保加利亞人名
保加利亞全稱保加利亞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Bulgaria,保加利亞語: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國土面積11.10萬方公里(包括河界水域)。位于歐洲巴爾干半島東南部。北界羅馬尼亞,南接土耳其和希臘,西鄰塞爾維亞和黑山(南斯拉夫)和馬其頓,東瀕黑海。海岸線長(zhǎng)378公里。全境70%為山地和丘陵。巴爾干山脈橫貫中部,以北為廣闊的多瑙河平原,以南為羅多彼山地和馬里查河谷低地。主要山脈還有里拉山脈(主峰穆薩拉峰海拔2925米,為巴爾干半島最高峰)。多瑙河和馬里查河為主要河流。北部屬大陸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式氣候。截至2005年7月,人口為745.03。保加利亞族約占總?cè)丝诘?5%、土耳其族10%,其余為吉普賽人等。居民大多信奉東正教,少數(shù)人信奉伊斯蘭教。保加利亞語為官方語言和通用語言,土耳其語為主要少數(shù)民族語言。
現(xiàn)在的保加利亞北部相當(dāng)于古代默西亞東部,而保加利亞南部相當(dāng)于古代色雷斯北部。保加利亞古代居民為色雷斯人。公元1年前后,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395年,并入拜占庭帝國。6世紀(jì),阿斯帕魯克(Asparuh,640?~701,681~701在位)汗率領(lǐng)保加爾人從黑海北岸與北高加索遷移到此,與涌入的斯拉夫人融合形成了保加利亞人。681年,阿斯帕魯克汗擊敗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Justinian II,669~711,68~695、705~711在位),與之立約,正式獲得拜占廷之多瑙河以南、巴爾干山脈以北地區(qū),建立保加利亞第一帝國(First Bulgarian Empire,681?~1018)。1018年,被拜占庭侵占,保加利亞人從此信奉東正教。1040年,德爾詹(Peter Delyan,?~1041)發(fā)動(dòng)獨(dú)立戰(zhàn)爭(zhēng),在貝爾格萊德被擁為沙皇。1041年,獨(dú)立戰(zhàn)爭(zhēng)被鎮(zhèn)壓下去。1072年,康斯坦丁?博京(Constantine Bodin,?~1101,1081~1101在位)自立為彼得三世,繼續(xù)反抗拜占廷。1185年,彼得四世(Peter IV,?~1197)、伊凡?阿森一世(Ivan Asen I,?~1196)率眾起義,建立保加利亞第二帝國。1187年,拜占廷承認(rèn)保加利亞獨(dú)立。1396年,被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侵占。19世紀(jì)后期,在瓦西爾?列夫斯基(Vasil Levski,1837~1873)的領(lǐng)導(dǎo)下,獨(dú)立運(yùn)動(dòng)興起。1878年,俄土戰(zhàn)爭(zhēng)后,在俄羅斯的幫助下保加利亞獨(dú)立,成立保加利亞王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同德、奧匈和土耳其結(jié)成軍事同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以國王鮑里斯三世(Boris III of Bulgaria,1894~1943,1918 ~1943在位)為首的反動(dòng)統(tǒng)治集團(tuán)于1941年3月加入德、意、日法西斯三國集團(tuán)。1944年9月,蘇聯(lián)紅軍進(jìn)人保加利亞,保加利亞人民在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舉行武裝起義,在蘇聯(lián)紅軍幫助下,推翻了法西斯政權(quán),成立了祖國陣線***。1946年9月,宣布廢除君主政體;同年9月15日宣布成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此后共產(chǎn)黨長(zhǎng)期處于執(zhí)政地位。1989年,政局發(fā)生劇變。1990年2月27日,將3月3日擺脫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紀(jì)念日定為國慶日;同年11月15日,改國名為保加利亞共和國。2005年5月11日,議會(huì)投票表決批準(zhǔn)了保加利亞加入歐盟的條約。
保加利亞人與其他斯拉夫人一樣,古代時(shí)并沒有姓氏,而只有名字。保加利亞人的名字,主要來源于基督教圣人或圣徒的名字,此外還有一部分來源于職業(yè)職務(wù)、住地封地、性格外貌、動(dòng)植物名的語詞,如畫家伊萬?米里夫?拉勒夫(英語:Ivan Milev LALEV,保加利亞語:Иван Милев ЛАЛEB,1897~1927)的名字“伊萬”(Ivan/Иван)是圣經(jīng)中圣徒約翰(John),歌劇演員鮑里斯?克里斯托夫(Boris CHRISTOFF,Борис ХPИСТOB,1914~1993)的名字“鮑里斯”(Boris/Борис)意為“狼”,搖滾歌手米蘭娜?斯拉沃娃(英語:Milena SLAVOVA,保加利亞語:Милена СЛABOBA,1966~ )的名字“米蘭娜”(Milena/Милена)意為“和藹可親的”,等等。
直到19世紀(jì),保加利亞人才開始有了姓氏。保加利亞人的姓氏大都是在本人的名字、外號(hào)、職業(yè)后面加后綴演變而來。保加利亞人姓氏最主要的來源是父名(其實(shí)也是教名),一般形式是名字+后綴,由于語源的不同,后綴也不一樣,如作曲家格奧爾基?阿塔納索夫(英語:Georgi ATANASOV,保加利亞語:Георги АТАНАСОВ,1882~1931)的姓氏“阿塔納索夫”(Atanasov/Атанасов)意為“阿塔納斯(Atanas)的兒子”,其后綴與大多數(shù)保加利亞語姓氏的后綴相同,即“–ov(a)”或“–ev(a)”,作家艾林?培林(英語:Elin PELIN,保加利亞語:Елин ПЕЛИН,1877~1949)的姓氏“培林”(Pelin)的后綴“-in”(其他還有“-ina”)表明這個(gè)姓氏來自保加利亞南部的“拉茲洛格”(Razlog)地區(qū),詩人斯托揚(yáng)?米哈伊洛夫斯基(英語:Stoyan MIKHAYLOVSKY,保加利亞語:Стоян МИХАЙЛОВСКИ,1856~1927)的姓氏源自“米哈依”(Mihai),其后綴“-sky”(其他還有“-ski/-ska”、“-ki/-ka”)表明這個(gè)姓氏來自斯拉夫的其他民族(如波蘭等),等等。
保加利亞人名結(jié)構(gòu)為:名字+父稱+姓氏,其中父稱可以省略,如法學(xué)家約爾丹?哈奇康斯坦丁諾夫—金諾特(英語:Yordan HADZHIKONSTANTINOV-DZHINOT,保加利亞語:Йордан ХАДЖИ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ДЖИНОТ,1818~1882)(名字+復(fù)姓)、作家格奧爾基?拉科夫斯基(英語:Georgi Stoykov RAKOVSKI,保加利亞語:Георги Стойков РАКОВСКИ,1821~1867)(名字+父稱+姓氏)、作家扎迦利?卡拉巴什利夫(英語:Zachary KARABASHLIEV,保加利亞語:Захари КАРАБАШЛИЕВ,1968~ )(名字+姓氏)。
保加利亞三大姓:伊萬諾夫(Ivanov/Иванов)、彼得洛夫(Petrov/Петров)、格奧爾基耶夫(Georgiev/Георгиев)。
姓名習(xí)俗:婦女婚前用父親的姓,婚后用丈夫的姓(需要進(jìn)行“變性”),如第4任總統(tǒng)格奧爾基?謝德夫索夫?珀?duì)柾咧Z夫(英語:Georgi Sedefchov PARVANOV,保加利亞語:Георги Седефчов ПЪРВАНОВ,1957~ ,2002~2012在任)的夫人佐爾卡?佩特洛娃?珀?duì)柾咧Z娃(英語:Zorka Petrova PARVANOVA,保加利亞語:Зорка Петрова ПЪРВАНОВА,1958~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