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銅川大香山寺
大香山又名三石山,位于銅川市耀州區(qū)西北45公里處,平均海拔1414.3米,最高峰為西峰,海拔1430.6米。香山及其周圍,森林覆蓋率85%以上,是天然植被保存完整的典型次生林區(qū),生物種類繁多。山勢東西走向,主峰分東峰、中峰、西峰依次排列,酷似一個巨大的筆架,又象一個巨大的香爐,遠望之,東峰、中峰、西峰尤如三根頂天香柱插入爐中。
山之周圍,萬頃林海、青翠欲滴,崇山峻嶺、云霧繚繞,山中泉、溪、瀑、潭、湖、河等水景形態(tài)多樣,有山泉近百處、小溪近50多條,山水相依,秀麗異常。更有多處天然溶洞,小者數(shù)百平方米,鐘乳石形態(tài)各異,奇秀無比。
在這里,春賞山花,山花爛漫覓佛跡;夏聽松濤,濤聲充耳似驚雷;秋覓紅葉,葉紅遍野盡天染;冬觀雪景,玉樹瓊臺竟風流。可從照金之白石崖山谷、柳林姚峪川、廟灣鎮(zhèn)直達香山,南有西銅高速公路、210國道、梅七線鐵路與西安相接,北有銅正公路通往甘肅、寧夏和內蒙。
大香山寺歷史悠久。舊志記載興于符秦(351年-384年)年間,盛于姚秦(384年-417年)。符秦年間,其大將萇擁有兵自立,屯兵香山,自稱大單于,萬年秦王。其兄姚襄戰(zhàn)死,姚萇封其為魏王。至今留有秦王洞、魏王樓、校兵場、地牢等遺址。姚萇攻入長安,來符秦,符堅之女與玉璽不知下落。姚萇逼死符堅,也沒有得到玉璽。
香山傳說,某王之女乃觀音菩薩化身,坐化于大香山寺之真身洞。民國年間,大香山寺尚“有一玉印,大同玉璽,類瑪瑙色,全體透明,中有白脂,宛如游龍。”二者相考,香山菩薩似為符堅之女。
據(jù)有關資料記載,符堅崇信佛教,381年,符堅征伐龜茲之時,特別囑咐:聽說龜茲有一高僧,叫鳩摩羅什,如克龜茲,一定要迎送到長安。其女在國亡之時,削發(fā)出家,情理之中。蓋妙善公主傳說,始于宋代;妙莊王之說,緣于佛經(jīng),均不能考香山菩薩之始。
姚秦時,全國上下篤信佛法,有“十室九空”之說。香山是姚秦的發(fā)祥地,相傳姚萇死后,其子姚興繼位,改國號白雀,修建白雀寺,大香山寺更是興盛。
唐代前幾年任皇帝均崇信佛教,香山乃京畿近邑,自然佛事興盛,借天災人禍之下,一切蕩然無存,無可考證。至于明代,左龍麓、左佩玄父子盡力經(jīng)營于前,喬世寧捐山場于后,大香山佛教從寺產(chǎn)到修建,皆入又一次興盛時期。
清朝至民國末年,景、郭、樊三母修之于先,鑄鐵瓦3000頁,創(chuàng)修鐵瓦殿三間,建500石臺階?!白诹梁蜕欣^之于后,創(chuàng)建十方叢林,凡圣同居,大做佛事?!蓖卧辏?862年),“慈禧太后蒙佑愈疾,因題宣慈昭佑匾額,以答菩薩宏思,是皆有跡有考。”大香山寺的興盛,略見一斑。
民國年間,香山寺進入極盛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聶榮臻在《回憶紅二十六紅二團》一文中回憶說,“寺內,廣廈千間,建筑宏偉,雕梁畫棟,精巧別致,回廊曲折,幽靜古樸。四周蒼松翠柏覆蓋,怪石突兀峭立,山徑崎嶇蜿蜒,地形險峻獨特。是陜西甘兩省聞名遐邇的古跡。廟中和尚千人,尼姑數(shù)十,廟產(chǎn)達十萬畝之多,貯有大批的糧食和物質“。香山之盛,可謂極矣!毀于兵火之后,大香山寺又慢慢興盛起來。
1966年初,全寺有僧尼30多人,大香山寺有廟宇200余間,耕種土地200余畝,屯糧12000余斤,核桃700余斤,牲畜有騾子2頭、牛7頭,農具較全。當時,還準備了修建廟宇的木料50方、鋼材5000余斤。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香山寺僧尼相繼被驅趕下山。檀木千手觀音等佛像被焚毀一空,宗教活動全部停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昌明,大香山寺的佛教活動又恢復正常。
1985年,有僧人6人,尼2人。大香山寺當家和尚正知被選為政協(xié)耀縣委員會委員。其后,歷經(jīng)正知、正豎兩位大和尚的不懈努力,特別是正豎大和尚任主持方丈以來,建莊王殿、法王樓、貴賓樓、文殊閣、香積廚、永善堂、接引亭、鐘樓、鼓樓;再塑獻殿檀木千手千眼菩薩金身、重塑真身洞菩薩肉身像,開展佛教活動?,F(xiàn)在,大香山寺共有僧尼數(shù)十人,皈依居士數(shù)千人。每年廟會時,人山人海,興旺異常。大香山寺又進入了百廢俱興、飛速發(fā)展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