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榆林子洲四大名山
子洲縣位于陜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腹地,榆林市南緣。境內(nèi)溝壑縱橫,梁峁起伏,地勢西高東低。全縣海拔最高1045米,最低863米。境內(nèi)95%為山區(qū),5%為川區(qū)??h內(nèi)大理河、淮寧河從中部及南部穿境而過,兩河沿岸形成地勢低平、土壤肥沃的川道地區(qū),兩川素有“米糧川”之稱。為紀(jì)念革命烈士李子洲同志于1944年命名為子洲縣。
子洲縣瓜園則灣鄉(xiāng)境內(nèi)的柏全山、露普山、西峰寺、目連寺為子洲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群眾譽之為 “四大名山”。
柏全山
柏全山位于瓜園則灣鄉(xiāng)***駐地南3公里處。據(jù)傳說,此山曾有4株枝葉繁茂的大柏樹,故名柏全山。柏全山北高南低,山巔上有一古廟,主奉天皇、地皇、人皇,簡稱為“三皇廟”。坐北面南,正殿為三孔硬山形頂拱式磚窯,整個寺院雖然面積不大,但布局合理,層次分明,有泥塑五十余尊,保持有晚清風(fēng)格。
寺廟始建年代無考,現(xiàn)存乾隆四十二年(1777)、道光元年(1821)、咸豐四年(1855)、光緒八年(1883)等五通清代重修石碑,尤其是同治六年“回匪侵凌,捻居盤恒,崖窯不聞,留二三山寨尚能……”的記載,證實了捻軍在本境的活動,非常珍貴。柏全山廟宇梯次面南而居,樂樓的地勢最低,與三皇廟遙遙相對。其次是娘娘廟,廟左右分別為地藏王菩薩廟、馬王圣君廟。娘娘廟后有石階百余個,拾階而上,便是靈山七神廟,設(shè)三層亭榭,游人可以憑窗遠(yuǎn)眺。進入山門就是三皇廟,正殿主奉三皇大帝,側(cè)殿所祀真武祖師,院內(nèi)有石獅1對,銅鼓1面,鐵鐘1口。檐棚下豎立著石碑6通,其中清代4通,鐫刻極工,有一定的文物價值。
柏全山廟會:
3月17-19日,為娘娘香煙會;
5月7-9日,為三皇香煙會;
7月14-16日,為祖師香煙會。
地址: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瓜園則灣鄉(xiāng)南3公里處
露普山(興隆寺)
露普山位于瓜園則灣鄉(xiāng)***駐地西北3公里處,因其巔修建興隆寺而遐邇聞名。興隆寺創(chuàng)建何時無法考證。從碑文窺測,該寺在明代宣德年間(1426——1436)便小有名氣。經(jīng)歷代擴建,現(xiàn)占地近10畝。相傳民國初年,興隆寺文物陸續(xù)遺失,墻壁不時倒塌,幾成廢墟。民國20年(1931),瓜園則灣方圓瘟疫蔓延,人畜死亡嚴(yán)重,為了消災(zāi)免難,鄉(xiāng)民紛紛前來興隆寺祈求神藥,瘟疫得到控制。鄉(xiāng)民為報答神恩,自原捐款投工修復(fù)興隆寺,寺貌煥然一新。20世紀(jì)80年代,興隆寺再次得到修復(fù)擴建,更顯堂皇。
興隆寺坐北朝南,建筑多為純磚結(jié)構(gòu),殿堂多呈拱形,殿頂多呈硬山式。此寺山門前有百級石階。寺內(nèi)中殿之北是正殿,之南是山門樓,東、西為配殿。正殿供奉如來古佛、昊天大帝、真武祖師。中殿內(nèi)供奉笑佛古佛,觀世音菩薩、混源老祖,護法韋陀。山門樓由三間組成,其東為鐘樓,西為鼓樓,中為玉皇閣。山門樓石階下有一座近年修建起來的牌樓,牌樓走廊兩側(cè)置有相貌猙獰的哼哈二將。牌樓之東百米許,聳立著一座長樂樓,是興隆寺最龐大的建筑。
興隆寺現(xiàn)存有明朝萬歷14年(1587)的小鐘一口,清朝光緒24年(1898)鐵磬一個,民國14年(1925)鐵磬一個,唐宋兩朝經(jīng)書10本,元朝香爐一尊。2002-2003年,又建成一座“天王洞”三層樓閣。
興隆寺廟會:
3月14-16日,為觀音香煙會;
5月19-21日,為老爺關(guān)公香煙會;
7月17-19日,為祖師香煙會。
地址: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瓜園則灣鄉(xiāng)西北3公里處
娘娘廟山(西峰寺)
子洲縣瓜園則灣鄉(xiāng)***東北2公里處有一塊山地,名叫蘆草壇,其上有一西峰寺,依山而建。北臨乏牛山,西北與柏全山相望。蘆草壇雖不雄偉壯觀,卻也峻峭,人若站于其頂眺望,視野倒也開闊,更因其西峰寺而遐邇聞名。
西峰寺坐西北面東南,占地約3畝,一個獨院。正殿由三孔拱形洞組成,純磚結(jié)構(gòu),頂呈硬山式,用黃色琉璃瓦鋪頂,飛檐翹角,獸頭獨尊,遙遙相望,頂上中有三層小閣樓,獨特精致,引人注目。正殿走廊四柱支撐,朱柱彩壁,畫棟雕梁,十分生動。殿堂主奉三圣母娘娘,粉面金身,端坐蓮花壇,背靠火焰山,端莊自然,光彩照人。兩側(cè)陪坐催生娘娘、桃花娘娘、豆花娘娘、奶母娘娘、保命娘娘、送生娘娘、皇天后土娘娘、晴天之孫娘娘。造型生動,神態(tài)各異,線條流暢,旁有二小童,清秀溫和,衣帶飄逸,形態(tài)悠然。頂壁飾有十分精湛的八卦圖,色彩鮮艷,整個大殿籠罩著莫可名狀的神秘。
正殿檐棚下懸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鐵鐘一口,銘文清楚可辨,院內(nèi)豎立石碑6通,其中清代4通。
正殿的山門頂為硬山式,二龍似飛,灰瓦鋪頂,獨特精巧。山門前有高約20米的一對雙斗石旗桿,雙斗上書:“千古不朽;百世流芳”。雙桿上書:“旗影飄蕩驚天地;桿色輝煌出云霄”。字跡端莊,筆力蒼勁,給人以肅穆之感。聯(lián)文耐人尋味,淺顯易懂卻又寓意高遠(yuǎn)。山門之東百米許有一座樂樓,樓長為12米、寬為9米、高為12米,樓頂呈九脊歇山式,琉璃瓦蓋頂,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古樸典雅。
登石鋪砌的臺階而上,便到西峰靈塔,高聳入云,高約30米,共9層,登上最高層,到窗口向四處一看,頓覺耳目一新,神清氣爽,大有“一覽眾山小”之感。
相傳此寺宋朝建造,明朝出世,建造精細(xì),布局得當(dāng),樓臺突兀,雕梁優(yōu)美,到清朝更為盛行。該寺現(xiàn)存康熙五十八年鐵鐘一口,石碑有乾隆十三年、乾隆三十四年、道光五年、咸豐七年。文革期間,石碑、古建筑等遭到破壞,文物流落民間。改革開放以來,西峰寺得到修復(fù)和擴建,保持了清朝的風(fēng)格,寺貌更加壯觀。
娘娘廟會:
4月7-9日,為九天圣母娘娘香煙會。
地址: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瓜園則灣鄉(xiāng)東北2公里處
乏牛山(目連寺)
乏牛山位于瓜園則灣鄉(xiāng)***駐地東北3公里處,顧名思義,該山高峻挺拔,耕犁和行走于此山的老黃牛也會困乏。因其山巔設(shè)“目連寺”,當(dāng)?shù)厝罕娨喾Q之為目連山。據(jù)說,上世紀(jì)60年代初,國家曾在目連寺旁搭過一座高二丈余的木架,觀測人員借助望遠(yuǎn)鏡上架遠(yuǎn)眺,向東可以看到距此200余里的黃河,向南可以看到千里之遙的西安城??梢?,此山名曰“目連”,亦實為“目連”。
但是,“目連寺”之目連本文是“目犍連延”的略稱。目犍連延是古印度一位小伙子的名字,梵文的音譯,意譯為采菽氏,婆羅門種姓,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稱神通第一?!队厶m盆經(jīng)》說他為救生母脫離餓鬼道而設(shè)盂蘭盆會,因此中國過去也流行目連救母的故事。南宋、明朝、清朝以及近代的“目連戲”都反映了目連遍歷地獄找尋母親青提夫人,終于依仗佛力救出母親的經(jīng)過,歌頌了目連不畏艱難困苦舍生忘死的品格。
目連寺現(xiàn)存石碑八通。考之殘碑,明朝嘉靖五年重修。何年創(chuàng)建,難以考證。該寺是子洲縣境內(nèi)古建筑保存較完好的一處古寺,建筑多為純磚結(jié)構(gòu),寺頂大部分呈硬山式。正殿高主奉三大古佛、真武祖師、三教圣人。中殿所祀笑世古佛、觀音菩薩、四大天王、混源老祖、護法韋陀。中殿左右設(shè)配殿,內(nèi)奉關(guān)帝、二郎、齊天大圣、三圣母娘娘、馬王圣君、土神等。配殿之側(cè)的是山門樓,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又分立三座小樓:東為鐘樓,掛著一口民國20年(1931)鑄的鐵鐘;中為佛樓,主奉玉皇大帝、接引古佛;西為鼓樓,吊著一面鐵皮鼓。下層是山門洞,洞兩側(cè)所祀哼哈二將。與山門洞相對的是一座風(fēng)雅得宜的小樓,小樓腳下山坡處有兩座小廟,小廟之前是近年修的戲樓。
據(jù)考證,目連寺諸多建筑皆系民國十二年至二十一年所筑,具有晚清風(fēng)貌。近觀乏牛山,巍峨競秀,樹木叢生,目連寺坐落期間,建筑異彩,可謂山為寺爭威,寺為山添輝。
目連寺廟會:
3月11-13日,為古佛香煙會;
8月14-16日,為黑虎靈官香會。
地址: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瓜園則灣鄉(xiāng)東北3公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