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源天寧碑院
常德桃源天寧碑院以唐代載記的天寧書院更名,分三梯布局,由碑坊、碑屏、碑石、碑亭、碑廊、碑室等組成。仿古院落式建筑群,碑院集民間石藝之大成,匯桃花源文化之精華,納五湖山水于一堂,交四海騷客于一隅,對歷代于桃花有貢獻(xiàn)者,均收錄于志,銘刻于碑,藏立碑院,流芳百世而不朽。
清乾隆十八年(1753),桃源縣令屈宜伸曾主持整修,更名為“桃川書院”。1992年,由桃花源風(fēng)景名勝區(qū)管理處修復(fù)改名“天寧碑院”,并將院址原來的桃川宮東北遷到其東南塔巴堰畔臺地??傉济娣e9600平方米,自入品起,迄至第三平臺后墻月亮門,其主要建筑為石橋、石牌坊、石雙環(huán)亭、百壽圖、巨型石碑、“桃源仙境”縮影假山池,陶淵明《歸去來辭》等巨型石碑白玉壁畫群、六角石亭、書畫堂、石碑坊等??臻g穿插滲透,步移景易。
踏在唯一進(jìn)入天寧碑院的通道—飛越天寧湖的五孔連跨流線型石拱橋上,撫摸著七十二礎(chǔ)云龍浮雕石柱、柱面上的《桃花盆景》巖雕和字畫鏤空鑿刻的雕花石欄板時,清風(fēng)吹來,凌波橫臥的聚賢橋倒影蕩漾,頗有飛舞的韻味!只覺樓臺壯闊,山川清麗,抬頭但見高高的碑坊將周而復(fù)別具一格的—“天寧碑院”行書坊額托入云天。巍然聳峙在書畫堂周遭的碑廊呢,其雄偉之姿一掃青嶂翠巒的陰柔,為桃源山平添一脈陽剛之氣。沉靜悠悠的一灣長堰和生機勃勃的一池碧水將青石、綠樹、紅亭、朱閣攬入溫柔的懷抱,呈千般嫵媚,現(xiàn)萬種風(fēng)情。
漫步碑院,池水旁,石徑上,山崖邊,觸目之處皆有石雕石刻。碑刻書法,篆隸楷行草各體皆備,或渾樸凝重,或飄逸瀟灑,或氣象闊大,或清俊儒雅……接踵而來的文人墨客面對這石刻的書法,徘徊終日而不忍離別。
天寧碑院不同于其他以活碑為主的裸露在地上的碑林,它們靜靜站立在山水之間,沉思于亭臺之內(nèi),與天然風(fēng)景渾然一體,內(nèi)涵極為豐富,每一景,都值得再三玩味。雖然碑院不是很大,但博大精深的碑林,以及它所積聚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延伸了人們的視野和思路。每逢細(xì)雨霏霏煙霧裊裊之日,迷蒙中的碑刻愈發(fā)顯得深邃而沉渾。
一位文化界的老先生曾贊嘆道:“桃花源的天寧碑院稱得上是一部《雕刻志》,一部《風(fēng)景名勝書法大觀》?!碧一ㄔ幢滔蛴小敖弦辉骸敝Q,其撰文之深邃,書法之雄渾,鐫刻之遒勁,千百年來,不知留下了多少流傳千古的佳話。
往事越千年,看秦楚漢唐,色彩斑斕猶在眼;紅桃開萬樹,映亭臺松竹,花源錦繡已成堆。天寧碑院集古今珍品,為碑林大觀,不由人不深深地感慨—用碑碣之法,窮石刻之藝,傳留民族的文化瑰寶,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而后知天下之文聚于斯,實在可以說是一個百代流芳的壯舉。
景區(qū)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桃源山景區(qū)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