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請客吃飯風俗
中國出訪者在世界各地旅游,其吃喝排場之鋪張、浪費之巨大、席間之喧嘩嘈雜,令外人咋舌。由此比較我們的出訪人員在國外“吃請”的情況,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各國民俗、民情。可供我們今后在飲食方面提高國民素質的參考。
美國人請客
美國人宴客吃飯,屬公務交往性質多鋪排在飯店、俱樂部進行,由所在公司支付用度,關系親密的親朋摯友才邀請到家中赴宴。美國人的食品因地區(qū)、民族不同而種類繁多,口味各異,漢堡包、“熱狗”、餡餅、炸面圈以及肯德基炸雞等都是風靡世界的食物,但美國人待客的家宴則是經濟實惠、不擺闊氣、不拘泥形式的。
通常的家宴是一張長桌子上擺著一大盤沙拉、一大盤烤雞或烤肉、各種涼菜、一盤炒飯、一盤面包片以及甜食、生果、冷飲、酒類等。賓主圍桌而坐,主人說一聲“請”,每個人端起一個盤子,取食自己所喜歡的菜飯,吃完后隨意添加,邊吃邊談,無拘無束。
美國人將宴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鄉(xiāng)間別墅共度周末作為一種交友方式,并不一定要求對方做出答謝,如有機會請對方到自家吃飯就可以了。吃完飯后,客人應向主人特別是女主人表示特別感謝。
有一次美國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請中國訪問學者吃飯。當時,電話說參議員要約一個方便的時間,請她共進午餐,并約定派專車來接。約會前夕,秘書來電話,說是為了訂明天參議員的午餐,希望知道她選擇哪種三明治(他報了幾種名字,無非是火腿、火雞、奶酪、牛肉……),語氣十分慎重而客氣。次日,參議員的司機如約來接客人。到達后,秘書已在門口迎接,這位中國訪問學者是惟一的客人,榮幸地受到了貴賓待遇。不過吃的內容,真的就是一盤事先預訂的三明治和少數幾樣供選擇的飲料。原來生活簡單樸素、飲食節(jié)制,是那位參議員一貫堅持的原則。
一般說來,美國人對請客吃飯比較隨便。約會交談經常約在午餐時,因為這樣比較節(jié)省時間。地點大多在本部門餐廳,豐儉不一,大體適中。
英國人請客
一次,中國學者去訪問劍橋大學的一位教授,時間約在下午4時。但是到劍橋后,那位教授說,他要主持一場報告會,而報告會臨時提前了,因此在會前談話時間太短,如愿意,可以參加報告會,以后再同他討論。會后,那位劍橋教授又說,他按計劃要請兩位報告人吃飯。飲食非常簡單。
在倫敦一位“中國通”請吃飯,他是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資深教授。他常去一家中國餐館,凡有中國朋友來訪大多請到那里。他一進去就用廣東話點菜,菜肴相當地道,但是“少而精”,七分飽而已。
到了蘇格蘭和威爾士,訪問對象也是大學教授,不但被請吃飯,而且頗為豐盛。那位教授曾在美國留學,說是受了美國人的開朗性格的感染,決心要改變英國人的矜持作風。
法國人請客
到法國,交談幾乎都是在飯桌上進行的。法國的食文化與中國齊名,文化人對于美食的愛好,也跟中國有共通之處。巴黎每一條街都餐館林立,門面多半不大,但裝潢各有特色。那些教授幾乎每人在附近都有自己經常光顧的餐館,不同檔次、不同規(guī)模,菜幾乎沒有重樣的,都精致而可口。而且每人都是點菜行家,知道各家餐館的拿手特色,所謂“少吃滋味多”也。有時談得投機,意猶未盡,接著再到另一家咖啡館喝咖啡,又是一番情調。
然而說話聲都很輕微,餐廳不見大聲喧嘩者,更從不暴飲暴食。
中國人在德國餐廳
德國人視浪費為“罪惡”,討厭凡事浪費的人, 所以一般人都沒有奢侈的習慣。與德國人相處,務必遵守這個習慣,才能跟他們打成一片。如與他們共進餐館,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東西,自已要的飯菜必須吃光, 也要用面包蘸著吃下去或喝光,用舌頭舔光盤子的場面也司空見慣。
我國一代表團訪問德國,我駐德機構為歡迎國內客人,在飯店設晚宴招待。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點的菜比較多些。
代表團用餐時,鄰桌有四位德國老太太也在用餐。每上一道菜,服務員即為她們分成四份,吃完了再上一道;所上的菜都這樣分吃完。同時,她們也注視著我國代表團的餐桌。
我國代表團吃完飯將離開,四位老太太走了過來說話了。由于我方不懂德語,無法交流。后來一位老太太講了英語,才有人聽懂了她們的意思:說還有那么多菜未吃完,剩下得吃光才能離開。我方成員向她們解釋:飯菜已付錢,而且也吃飽了。
她們還是不依不饒,而且有點惱意了。其中一位老太太打了電話。不一會,來了四位穿制服的人,對于我方開了50馬克的罰單,理由是:浪費資源,違反了本市法律,按章處罰。
上述這些事實說明:現(xiàn)代發(fā)達社會是節(jié)約型社會,歐美公民的節(jié)約意識都很高;歐美公民都自覺遵守法律,并且互相監(jiān)督和幫助。
中國人在加拿大訪友
在加拿大,人們在各種公共場所交談都是輕聲細語。幾百人在自助餐廳用餐,沒有人大聲喧嘩,飲酒時不勸酒、不斗酒,尊重各人的意愿。比起目前中國人請客吃飯時的喧鬧、大聲說話、強迫似的敬酒、勸酒、拼酒、斗酒甚至發(fā)酒瘋,實在令人臉紅。
加拿大人真正做到助人為樂。公寓有兩道玻璃大門,每次進去,只要里面有人,他們就會主動為我開門。大學生在餐廳打工、端盤子、洗餐具等,并不覺得沒面子、失身份。服務員和顧客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禮貌待人。住了半年多,未見有吵嘴和打架的事情發(fā)生。
阿富汗人待客
用大吃大喝表示感謝,這是阿富汗一些地區(qū)的習俗。這里招待客人十分誠懇, 如果你吃得差不多了,對主人說“夠了,我不想再吃了?!敝魅藭焕聿悄?,你必須繼續(xù)吃下去,吃得越多,對方越高興,那才是禮貌。如果隨便吃幾口就停嘴, 對方會不高興。到這些地方去做客,需事先帶點助消化藥。
文萊人待客
吃多吃少,隨你便,這是文萊人的待客習俗。在文萊,家里來了客人,不管認識不認識,只要向自己問好,主人就會笑臉相迎,熱情接待,把家中吃的東西都拿出來供客人享用。但是主人從不勸食,對方吃不吃、吃多吃少、好吃不好吃,從不過問。主人認為這樣問客人是不禮貌的。
印度人待客
“我吃飯,你付錢?!痹谟《鹊囊恍┑貐^(qū),如果同商業(yè)談判對象和朋友共進晚餐館,他們會自自然然地說“你的資本比我的多,所以這筆餐費應該由你付?!辈皇煜で闆r或初來乍到的客人,常常會被這種場面鬧得啼笑皆非。錢多的人或是受歡迎的人應該付錢---他們認為這是對你的尊重,與摳門或挨宰不能相提并論。
瑞士人請客
吃定量,多吃自費。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瑞士人精打細算,節(jié)約成風。在這個國家承辦的世界性高層活動,一日三餐固定供應每人一份份餐,或是把這份餐費發(fā)給個人,讓你自己找地方去吃。除此之外,每人免費供應一茶。 誰要是多吃多喝,得自己另外付錢,國內外客人一視同仁,概不例外。 先訂“協(xié)議”后吃飯。
澳大利亞人待客
與澳大利亞人共進午餐要特別注意記住哪一頓飯該由誰付錢,如果你付錢過于積極或忘記付錢都是不禮貌的,在一般情況下,你提議喝酒,通常由你付錢,不可各自付錢,除非事先說好。
吃多少要多少,嚴格“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