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安過年傳統(tǒng)風俗
春節(jié),俗稱大年,民謠“年三天節(jié)三頓,中秋重陽半暝頓”。大年是福安民間一年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
農歷十二月下旬,家家戶戶都要掃煙塵,疏通溝槽、清除垃圾,擦洗廳堂墻壁、家俱用具,洗滌被褥、衣物。此間,呈現(xiàn)一派繁忙。女婿給岳父母送年禮,親友送壽禮、賀年禮等。此類送禮活動相繼進行,那些在外地做工、求學者,也大都在年底回家過年。以至“年底”行人絡繹不絕于路。
小年(祭灶)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jié)、灶王節(jié)、祭灶。在福安也是神放假的日子,眾神都回天上開年會。
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晚(每戶有固定日期,俗語有官三民四之謂)
在福安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每家灶臺上擺列米酒、飴糖、水果等供品,點燃香燭、焚燒紙折元寶,由家中年長婦女致祭,大意是要求灶君隱惡揚善,“好事奏上天,孬事丟路邊”,以免上天降禍。祭畢,親鄰間開始輪流請吃祭灶酒,盡歡而散。
除夕
除夕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重大的節(jié)日之一。指農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節(jié)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門籠。
在福安一家子團團圓圓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是件無比重要的事,多少游子趕著回家過年就是為了這頓團圓飯。
除夕之日,舉家大小理了發(fā),洗過澡,傍晚就早早擺上酒菜,燃放鞭炮,闔家團坐吃“做年暝”。飯桌上忌諱講不吉利的話,飯畢,碗里要剩飯,取“食足有余”之意。夜間人們在住宅里帖新年畫、春聯(lián),住宅布置一新。所有居室,均通宵達旦點燈,俗稱“照年”。灶上焚香燃燭擺糖、桔等供品,取“糖甜桔圓”之意,希望來年日子甜蜜、闔家團圓、大吉大利。灶膛里埋放火種取“煙火不絕”之意,并在墻壁上釘釘,希望來年“添丁”,人丁興旺。并在器皿上帖紅紙剪成“喜”、“壽”字或紅紙條,以示吉利。這夜兒孫要等子夜之后入睡,稱守歲,希望長輩長壽。大人給小孩壓歲錢。
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边€有補充的說法,初八是谷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
比如:正月初七是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人日”。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以歲后第七日為人日。漢東方朔《占書》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漢,魏以后,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fā)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jié)日。到了唐代,民間仍相當重視人日節(jié)。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的感懷之句。它證明唐代的人日節(jié),已不僅僅專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層思親念友的氣氛。時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過了人日節(jié)才能遠走他方。人日節(jié)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在家團聚。人日節(jié)下午一般吃長面,也叫拉魂面。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準備春耕生產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
人日節(jié)亦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jié)俗,魏晉后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fā)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后,更重視這個節(jié)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大年初一
初一,舊時家家爭先挑“年頭水”,陳設果肴以祭祀祖宗,焚香、放鞭炮,以示辭舊,今祭祀祖宗已極罕見。早晨,大人小孩穿新衣服喝過冰糖茶用過早餐,或去親友家拜年,謂之賀年。此期間家家必備冰糖茶、米餅、糖飴、水果,熱情待客。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1、剛出嫁的女兒不可以回娘家
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剛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意指著會把娘家吃窮,而初二由于福安的特殊風俗,也是不可以拜年的,因此只能在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2、早餐忌吃稀飯、葷食及藥品
過去的傳統(tǒng)窮人家才吃稀飯,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飯,表示家里整年度都會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萬神盛會,表示所有的神出來拜年,因此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葷,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補品補藥初一最好不要吃。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
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4、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
年初一時對方還在睡夢中不要跟對方拜年,等對方起床再拜年,因為這樣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5、忌吃藥
說是“初一吃藥整一年,而且啥病也治不好”,所以再重的病人初一也不吃藥。
6、禁忌動刀子和剪子
說是“初一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
7、忌動針錢
說是“初一動了針錢,挑了龍筋長(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針眼一樣小)針眼”。
8、忌斧子劈木柴
說是“初一斧子劈開柴(財),劈開再也回不來”。
9、忌借錢
說是“初一借了別人的錢,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給別人錢,財產外流整一年”。
10、忌打家具(盤、碗、酒具等易碎物品)。
認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不過在當今社會,當孩子們由于不慎打碎了家具也不要緊,只要大人們趕快說上一句:“歲(碎)來(了)好,歲來好,歲歲平安”,也就化兇為吉了。
11、白天不可午睡
過年期間白天睡午覺,表示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12、忌倒污水、垃圾、掃地
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13、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
過年期間不要讓人從自己口袋掏東西,這樣表示整年度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
14、忌向人討債
過年期間不管是被要債或者是跟人家要債的人在一整年間都會很倒楣,因此忌諱向人討債。
15、忌洗衣服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大年初二
福安的初二是不拜年的,俗稱“白年日”,忌串門,是祭奠死者的日子。這天淩晨,喪家在大廳設靈牌、掛挽聯(lián),供豬頭等祭品,點燭焚香哭祭亡靈。祭畢邀親友吃“白年酒”,餐畢,有不致謝、不擦嘴即自回家的規(guī)矩。
據(jù)《福安縣志》第三卷兵食志戶口篇記載:本朝(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3年)城關共有7100戶,25633人;而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97年)即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60年)倭禍之后:城關共有6561戶,22184人。
嘉靖三十八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關人民過年,疏于防范之際,里應外合,攻入城中,大肆殺戮,死傷慘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因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按習俗本應該熱熱鬧鬧的過年,可家里死了人要辦喪事,怎么辦呢?大家相約,第二天(初一)先把喪事擱在一邊,等過了年第二日(也就是初二)再辦喪事。于是大年初一那天,大家仍舊按往常一樣,到親朋家逛門拜年,第二天(大年初二)就閉門辦喪事,家中沒有喪事的也不出門,以免沖撞。三天后,也就是大年初五,尸體收斂,法事作畢,就上山埋葬。因此大年初二、初五福安人不互相逛門拜年的習俗就這樣形成并延續(xù)了下來。
這天也是福安人的紀念日或者說是悼念日,紀念(悼念)那些為保衛(wèi)家園而浴血奮戰(zhàn)的先輩們。
大年初三
由于福安特殊風俗,大年初三是個拜年的熱潮,這天剛過門的媳婦開始回家拜年,很多壽宴也會在這天擺。
大年初四
初四神下降,有“接神”的習俗。家家戶戶準備牲禮、四果、生仁等,焚香燃燭燒元寶迎接。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大年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為“破五”節(jié),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
因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這天也是財神的生日。
而福安的初五也是不能到別人家拜年串門的。
大年初六
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yè),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于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jié)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大年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jù)《占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chuàng)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大年初八
初八是谷日,傳說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jié),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大年初九
農歷大年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臺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大年初十
初十是地的生日,這一天不能動土,甚至不能掃地。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疤旃铡笔O碌氖澄?,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正月十二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jié),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jié)”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jié)”。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jié)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元宵
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qū)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福安每年也都有舉辦大型燈謎活動,事先透露下,今年的燈謎有掃二維碼猜燈謎活動哦,敬請期待。
清代,民間慶?;顒诱率迦赵惯_到高潮,到二十六日才結束。街市張燈結彩(號稱“結燈暝”)迎鐵機,掏故事(由若干兒童扮演神話戲劇人物,分別坐在人肩上)、踩高蹺、舞魚龍燈,管弦樂奏,鑼鼓、鞭炮、銃聲震天動地,狂歡直至深夜。鄉(xiāng)村人家則在家門口點篝火,盡情娛樂,并於篝火中留取火種,俗稱“燃炬”。
正月十八日夜,城內各境龍燈沿街蕩舞,號稱“龍洗街”。民國間“結燈暝”之俗漸廢,僅存民間小規(guī)模神事娛樂活動。
元宵之后,坂中每年都會舉辦請林盟公、陳靖姑等活動,屆時有鐵技等表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元宵之夜,城鎮(zhèn)單位紛紛舉辦燈謎詩唱、游園等文娛活動直至人們吃過“元宵暝”,心理上的“做年”才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