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剪紙
水族剪紙,在構圖上講究工整、對稱、平衡、嚴謹。在內(nèi)容上,龍、鳳、日、月、人物、飛禽、走獸、各種幾何圖案、大自然的各種奇異景觀,以及花、鳥、蟲、魚等,均是創(chuàng)作素材,特別是展翅欲飛的雄鷹和奔馳中的駿馬,最受剪紙藝人的青睞,因其充分顯示了水族人民強悍、奔放、英勇無畏的民族性格。操作時,先用畫筆在紙上勾出草圖,然后用一張或數(shù)張紙樣疊放一起,或剪或刻。水族婦女視剪紙為珍品,用作頭巾、圍腰、衣裙、飄帶、花鞋以及各種刺繡的底樣,以裝飾衣物,美化生活。水族剪紙藝人,男女都有,其中以女性居多。
善于推陳出新,是水族剪紙的重要特色之一。水族剪紙藝人,形象思維能力一般都很強,能從大自然的花花草草,飛禽走獸,高山靜物,流水動態(tài)中,選取題材,創(chuàng)作出千姿百態(tài)的剪紙圖案。剪紙的花樣,設計精巧,結構慎密,形態(tài)逼真,立體感強。剪紙藝人的觀察力都很強,善于融會貫通,能從各種藝術形式中博采眾長,又自成一體。榕江有十余個民族,有的水族剪紙藝人,不但能剪出本民族五彩繽紛的圖案,還能剪出苗族、侗族、瑤族等兄弟民族的圖案。他們剪出的兄弟民族圖案,既保留了本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特色,又能在傳統(tǒng)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而且萬變不離其宗,即使是不識一字的農(nóng)家婦女,也能從令人眼花繚亂的各民族花樣中找到本民族的圖案。由于藝人們的創(chuàng)新,賦予這朵古老珍奇的民族藝術之花極旺盛的生命力。1981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兩位教師路過榕江平永鎮(zhèn),時值鎮(zhèn)上趕場,見到街邊出售的水族剪紙,二位藝術家慧眼識珠,驚喜異常,連連拍照,并向這位水族民間剪紙藝人——故依水族山寨的潘家豐同志買了若干紙樣,又同他步行30余里山路,到他家采訪、凋查、取樣,向他買了苗、侗、水、瑤、漢等各民族的紙樣帶回北京。
水族剪紙,原來都是“剪”,現(xiàn)在有的人在”剪”的基礎上改為“刻”?!凹簟币淮?,只能剪出十余張,且易走樣,“刻”一次,一般可得30張,而且最下面一張和最上面一張一模一樣,絲毫不變形。由“剪”到“刻”是剪紙藝術的一次飛躍,不僅能大大提高剪紙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更好更多地美化生活,而且還體現(xiàn)了水族人民的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也顯示出這朵藝術奇葩的勃勃生機和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