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湯溪 清明祖墳前“搶頭杵”
搶頭杵是金華婺城區(qū)湯溪范姓村民在清明祭祖時的一個十分奇特、有趣的民間活動。它以游戲為活動形式,以家庭婚姻為目的,搭起青年男女互相交往的平臺,并在游戲中加深了解,互相表達愛慕之情。
“搶頭杵”史載《湯溪縣志》,是范氏家族于清明祭祖時召集外族適婚女子,為本族未婚子弟舉行的選美相親活動,始于南宋年間,直至清末民初從未間斷。
“頭杵”是村民將米、麥、豆、高梁、粟等五谷磨粉、拌和做成的面段,不咸不淡,似有古時生殖崇拜的意味。厚大范氏一系為當?shù)孛T望族,世代耕讀傳家,范氏子弟亦為鄰村女子之良配。
舊制成禮俗,每年清明范氏祭祖,范氏未婚男青年須到宗祠報名并驗證為未婚者方可允許參與活動,得應(yīng)允后,其家長便會準備些許“頭杵”集中到范氏宗祠,并各自領(lǐng)回一件活動時穿的馬褂,鄰近適婚女子亦會打扮一新,在家人的陪同下紛紛趕到祠堂總管處報名并領(lǐng)取花籃一只。為提升本族人口素質(zhì),范氏本族女子一律不予參加。待吉時,村民樂隊開鑼,范氏全體族人及女子親眷從祠堂出發(fā),挑著祭禮,穿行古宅老街,至范氏祖墳同行祭祀禮及“搶頭杵”,以示神圣,村民隨行觀禮。
循范氏祖制,“搶頭杵”全程須行九禮。
第一禮曰“起鼓”,在司儀的主持下,鼓行初起、再起、三起禮;
第二禮曰“鳴金”,亦分初鳴、再鳴、三鳴;
第三禮民樂合奏,曰“大樂祭祖”,奏《花頭臺》;
第四禮引贊者引主贊者到祖墳前上香,三叩首,敬酒;
第五禮中,報名參與活動的外族姑娘們須持香到范氏祖墳前許愿,并行“照面”,即古時的才藝展示,琴棋書畫抑或女紅刺繡皆可,而后到宗族長者處抽一枚號碼簽,領(lǐng)一只花籃;
第六禮,本族未婚小伙子們須擺好“頭杵”,持香到祖墳前祭祖,行三叩首大禮;
第七禮,魯陽厚大范氏嫡系年長者將發(fā)表講話;
第八禮,腰鼓隊起舞,姑娘們手攜花籃,行至距范氏祖墳約200米的戲壇祖廟前,面向祖墳依號碼簽序列并排而立,小伙子們則持“頭杵”一枚立于祖墳前,待司儀宣布“搶頭杵”活動開始,一群小伙子便蜂擁著躍上面前約兩米寬的田埂小道,把“頭杵”投進自己心儀的姑娘的花籃中,而后飛奔回來,“搶頭杵”再次投遞,直至“頭杵”被搶完。
第九禮,姑娘們提著各自的花籃來到祖墳前,司儀將清點其中的“頭杵”數(shù)量,得“頭杵”最多者即被認為是最美的姑娘,范氏太公將親自給這位“花魁”少女佩戴柳條帽,發(fā)紅包。禮畢,姑娘們可在給自己投“頭杵”的男青年中挑選自己的意中人,贈與信物,而后雙雙對對離場,待父母為其提親,日后喜結(jié)連理。
千年禮俗規(guī)制,源于宗族世代信仰
從本族宗祠到太公祖墳,再到戲壇祖廟,為“搶頭杵”活動的固定路線,據(jù)介紹,于古時泥土路時代,村中便鋪有一條石子路聯(lián)通三地,而這“三點一路”為厚大村范氏子弟眼中的圣地,究其源源,還得追溯到一段曠世傳奇。
傳厚大范氏為范仲淹后裔的一脈,源于河南,于唐代安史之亂后遷居南蠻,一代始祖名為懷,墳冢安于厚大,后榮士太公叔載于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自蘭溪香潭(今香溪)遷居厚大,護祖墳而發(fā)族,即為厚大村范氏始祖,即為厚大范氏口中所稱“小七公”,中原范氏鍔一系曾創(chuàng)下“一門雙柱國,十子九登科”的輝煌,其夫人傳為皇帝奶娘,封號“魯陽”,而叔載即為十子中第三子茂載之曾孫,至今,村里的范氏人去世后,墓碑上都會刻著“魯陽郡”三字。至元代至元年間,厚大范氏一系已發(fā)展為上范、下范兩支。至第七代,家族興旺,田產(chǎn)豐足,七代先祖璿即榮七公組織興建范氏宗祠及戲臺祖廟,構(gòu)筑起氏族信仰,如今的范氏太公祖墳即為榮七公的墳冢,近旁還依次安葬了其膝下六子。
傳范氏宗祠為三開三進徽式磚雕抬梁式建筑,中設(shè)主祠堂,兩側(cè)分設(shè)文清宮及孺睦堂,總建面約3000平方米,氣勢恢宏,于上世紀下半葉拆毀興修學(xué)校,如今唯見兩壁頹墻。戲壇祖廟供奉的是厚大村宋朝年間的一位父母官陳惠王,百姓慣稱“陳大王”,文韜武略,鏟除惡霸,保一方安寧,陳惠王更擅水文,當時引現(xiàn)九峰水庫一潭直沖水流改道繞行后山,護村莊免于洪澇災(zāi)害。
戲壇祖廟亦為三開三進建筑,“陳大王”像塑于中廳,其父母座后堂,祖廟旁有千年古樟,下有泉眼,供百姓生活之用。戲壇祖廟先建于范氏宗祠,旁設(shè)水口殿,歷名六度庵,現(xiàn)稱觀音殿,供守護“陳大王”僧侶居住所用。如今,舊址依舊,然年代久遠,厚大族人欲行修繕,“陳大王”塑像被暫時安置于一處偏殿。
時過境遷,厚大村范氏子弟至今保持著一系禮俗,正月初一起來第一件事便是循古道前去拜會“陳大王”,拜會歸來后再打開自家門方為開門大吉,開門大吉前任見了誰都得像沒看見一樣,不然會送走好運。每年年初四,村里都會組織“陳大王”四處“巡查”,賜福百姓,塑像每到一家,那家就會擺出各色貢品祭拜,供奉的祭品越豐厚,來年運勢就越旺,彼此之間互相比較,因此祭祀禮也叫“擺勝”。
厚大范氏早年在清明祭祖這一感恩活動之時安排“搶頭杵”這一頗有傳承象征意義的活動,并布局于三處先祖圣地,除祈求先祖蔭蔽后人,綿延子嗣外,其“感念先祖,薪火相傳”之精神教育意義不言而喻,世代傳承,家族壯大,家風(fēng)便成了鄉(xiāng)俗。以五谷做“杵”為生殖象征,于田野中行相親禮,緬懷先祖、傳承祖訓(xùn)之時亦有歡樂情趣,可見其農(nóng)耕文化影響深遠,正如朱明升所說:“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化與西方不同,它是一種植根于大農(nóng)業(yè)土壤的文化,它順應(yīng)人情、重視常識、講究中庸之道,體現(xiàn)出一種現(xiàn)世的精神,其核心為‘親親、仁民、愛物’,槍頭杵活動是具有豐富歷史內(nèi)涵和民族融會特征的民間游戲活動,正是我國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化的一個縮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