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清流客家清明祭掃風俗
清明,是客家人不可或缺的一個極為重要節(jié)日,這是老祖宗留傳給我們的一個珍貴文化遺產(chǎn)。
古人在詩中寫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確實如此,當清明就要到來的時候,在清流,不論是在當?shù)刈鲛r(nóng)民的還是當干部的,無論是家庭的男主人在外地做工還是做官的,他們都要及時的趕回來,大家聚集在一起,商議著祭掃的各項事宜。
作為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要精心準備打點的,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一個家庭的祭掃活動,要進行三日,第一天是祭祖,第二日是祭掃憑吊曾祖父那一輩的,第三日是祭掃憑吊祖父這一輩的。
俗話說,“樹大分杈,家大分家?!卑殡S著年年歲歲的流逝,一個家族越來越發(fā)達,人數(shù)也會越來越多,分出若干個家。在這龐大的興旺的家族里,在祭掃憑吊的活動中,在第一日祭祖時,每一個家里都要選出一位代表,一般來說,這代表是家庭的男主人,如果沒有男主人,女主人也必須要去。同時,每個代表都要出一份份子錢,作為舉辦祭掃活動的花銷。
在每年一次的清明祭掃活動中,家族里是每個家庭的主人輪流做主持的,作為主持的人物,在清明這一天是最為忙碌的,除了購買香燭、紙張和祭品外,還要安排大家在一起聚餐吃飯的事情。主持人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想到,都要忙得團團轉(zhuǎn),真可謂用心良苦。
第一天祭祖父時,由于整個家族的代表都要出席,人特別多,所以主持人也最為忙碌。在祭掃時,除了修善墳墓拔出枯草外,還在墓碑前擺放一些供品,他們在墓前默默深思,默默緬懷憑吊,那種真切的心情溢于言表。
第二日祭掃憑吊的圈子就小了,是祭掃憑吊曾祖父這一輩的。類似的活動就要上演一次。第三日是祭掃憑吊父祖這一輩的,范圍就更小了,如果曾祖母在世,或在世曾祖父,是另一個親人伴侶先走一步,那么這個暮旁邊就要留下一個洞穴,待活著的老伴百年后,就要和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夫妻合葬。
這三日祭掃之后,都要憑吊和進餐的,只是圈子越來越小。第一日整個家族的代表都來了,主持人忙得不可開交,在幾張十幾張甚至二十幾張的桌子上傻些瓜子或糖果,當然熱騰騰的茶水是不可少的。大家伙一邊喝著茶吃著零食,一邊聊著家常,個個神情肅然,個個神情莊重,都對逝去的親人充滿了深深的敬意,都對生命充滿了深深的敬畏。大家緬懷先人,布置和策劃著來年的事情。第二日和第三日祭掃完后,都要進行憑吊和進餐。雖然有份子錢,但作為忙碌的主持人,每年清明祭掃憑吊活動都會或多或少的貼錢,但主持人心甘情愿。
在祭掃憑吊逝去的親人活動中,清流客家人不僅僅是緬懷先人,更是信心滿滿的展望未來。走的已經(jīng)走了,他們和泥土擁抱在一起;活著人還在路上,他們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和汗水,去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幸福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