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慶壽禮儀民俗
民間習俗,50以下不稱做壽,而稱“做十”,所以寧化縣等地客家人給人祝壽時愛說:“做十做一百!”此祝詞可以從10歲說道100歲。
客家人壽慶,一般是在60歲(周歲,下同)以上才慶,叫做“大生日”,壽誕日期允許提前,不得推后,96歲便可舉行百壽慶。按農(nóng)歷閏年閏月計算,96周歲可達百年。具體做法,各地頗有差異。
廣東客家地區(qū)客家人祝壽,分為兩種:
一種是岳父家為女婿做生日,頭一次做“新生日”,第二次做“三十一”。前者是在完婚后第一個生日,后者是31歲生日。僅這二次,每次岳父家都要饋送衣料等物,婿家要辦酒席宴請岳父家和親友。
另一種是自家做壽,從51歲開始,而后每過10年一次,稱作“大生日”。若喪偶,則逢十祝壽,即50、60、70……。
閩西長汀等地客家人60歲稱上壽,此后,每十年舉行一次“大生日”,俗稱“男做齊頭女做一”,即男性壽慶逢十,即60、70、80……,女人逢一,即61、71、81……。
贛南客家地區(qū)如于都、瑞金、安遠等縣男女都逢一做壽。但有些地區(qū)如贛縣是“男做虛女做實”,實際同長汀等地“男做齊頭女做一”一樣。
會昌縣客家人小孩做“十二朝”,即小孩出世12天后,選擇逢“九”的日子,向本房、本屋甚至本村各戶送雞蛋,請親朋長輩吃喜酒,稱“湯餅之喜”?!白鰸M月”稱“彌月之喜”,多在第二年正月初九宴請客人。而后,年滿11歲就做“12歲生日”,由孩子的外婆或姑姑發(fā)起,擇定農(nóng)歷正月逢九的日子,由孩子家里宴請。到了49歲,可做“51生日”,由女婿、孫女婿約定正月逢九日子送禮。到了59歲,可做“61誕辰”,如此類推,89歲做“91大壽”,95歲就可做“百歲大壽”。
福建寧化、清流縣客家人男女都是逢十做生日。
清流縣“三十無人做,四十無人知,五十殺只雞,六十交朋友,七十開門大慶賀”。寧化縣是“一十二十冇人知,三十四十殺只雞,五十六世打鑼打鼓震天地”。但實際在50以下的10歲生日還是很重視的,因為它是第一個十。過去結(jié)婚比較早,而形成女孩20不在娘家過生日的習俗,到了20歲,若有配偶,即使尚未結(jié)婚,也到男家做。
壽慶有一定禮儀,但規(guī)格差別甚大。達官貴人富豪之家,可以宴請多天,宴席達數(shù)十乃至數(shù)百桌之多。一般人家,農(nóng)村比城市規(guī)模更大,有的農(nóng)村,一人壽慶,全村祝賀。
客家人壽慶“不賀不請,先賀后請”。
壽慶程序大體分為兩天,生日前一天,為“暖壽”,吃“暖壽面”。如寧化縣城,生日前一天晚上請吃壽面,名曰“吃壽面”,其實并非只吃面,而是一席酒宴,其菜肴從過去四道,發(fā)展為八道、十道、十二道,甚至更多,“壽面”是其中必備的一道,而且要兩碗一齊上。大多地區(qū)是在生日當天吃“暖壽面”的。當日清早拜壽必,親友前往賀壽,東家做好“截面”,隨到隨吃,沒有別的酒菜。生日當天,稱“正日”,拜壽,吃“賀壽酒”。凌晨,有的在子時開始拜壽。壽堂中間掛壽星、壽字、壽聯(lián),擺上禮品,燃點壽燭,鳴炮之后,直系親屬開始拜壽,壽星及其配偶坐在正中,拜壽順次從長子開始,兒子、孫子,然后才是女兒、女婿,壽星要給拜壽者贈送紅包,比較講究的壽慶,祝壽時要念《祝壽文》,唱《拜壽歌》。
《祝壽文》:腳踏進壽堂,祝福壽年長。壽比南山竹,福如東海洋。鶴算千年壽,松齡萬古長。椿樹千尋碧,柏葉翠凝香。
《拜壽歌》:一拜爺爺添福壽,二拜爺爺壽年長,三拜壽比南山竹,四拜福如東海洋,五拜松齡千年壽,六拜壽如鶴發(fā)萬古長,七拜椿樹春常在,八拜壽比翠柏葉凝香,九拜壽高桃源境,十拜福祿壽滿堂。
拜壽完畢,親戚朋友陸續(xù)前往祝壽。寧化人的祝壽詞,最為普遍的是:“做十做一百!”、“一百歲,生日快樂!”壽星兒女對壽星者作下跪姿勢,表示謝意。中午舉行酒宴,稱“賀壽酒”。壽宴與其他酒宴相仿,只是一定要一道面條,并發(fā)壽餅和糖糕。有的地方,廚師要到席前加面,叫“添壽”。席間,兒孫們要向每個客人敬酒,女兒、媳婦只斟不敬。有的地方壽宴用“流水席”,客人多者,隨到隨開席。有的地方在第三天早上或晚上還要請謝酒,凡送禮者都要請。
祝壽禮,有送雞、衣服、壽聯(lián)、壽匾,或是錢,最為全面的是兒女親家,他們的受禮要有衣服、鞋、雞、紅燭、鞭炮、豬肉、壽面、酒、壽餅或糖糕,以及壽聯(lián)、壽匾。夫婦雙全的,布鞋要兩雙,收禮者,有的不可全收,如豬肉、面、餅、糕等,只能接半還半。擺壽堂,行壽禮,兒女親朋要致頌祝辭,送賀禮壽匾等。一般在壽辰舉辦家宴,為老人添置一些衣服、用具,以表孝心,同時邀請嫡親姑表姐妹回鄉(xiāng)為老人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