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官說春 喚醒春天的民俗
立春,又稱打春,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這個延續(xù)了幾千年的節(jié)日,是農(nóng)耕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節(jié)日。立春是春天的開始,也是一年的開始,故此,又有“一年之計在于春”之說。那么,立春時節(jié)究竟有哪些和春天有關的民俗呢?
早在春秋時期,立春作為一個節(jié)氣就已出現(xiàn)了,明清兩代是立春文化的鼎盛時期。據(jù)記載,在周代時就已出現(xiàn)關于立春的記載,當時人們舉行“東堂迎春”的儀式。辛亥革命前,中國歷法中的春節(jié)即為立春節(jié)。
保留在傳統(tǒng)民俗中的“說春”、“打春牛”、“咬春”、“吃春宴”等習俗,大部分就是農(nóng)耕民族在立春時節(jié)準備耕作時舉行的儀式。
“說春” 是一項延續(xù)了幾千年的獨特的民間習俗。它是預告春天來臨的活動。說春人有兩種:一種是隨社火走的春官;一種是獨自走街串巷的藝人。盡管他們的身份不同,但是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宣揚春天,號召人們早點籌備種子、農(nóng)具,準備耕種。這些說春藝人往往拿著魚鼓簡板(類似于竹板的一種樂器),唱一些宣傳節(jié)氣的曲調:“三月清明把谷雨送,家家門前揀籽種。一籽落地生萬籽,來年五谷又豐登……”
人們往往將說春的藝人稱之為“春官”。
“春官”一名由來已久
關于春官的起源,很多史料都有相當完備的記載。春官為上古時的官名,顓頊氏時的五官之一,也有的稱為六官之一?!吨芏Y》分設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春官以“大宗伯”為長官,掌理禮制、祭祀、歷法等事。春秋戰(zhàn)國時的“春官”主掌典禮,是祝王室“吉祥”而行“大賀”。
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曾改禮部為春官,主要掌管天文歷法,同時改禮部尚書為春官尚書。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中宗復位后,仍復原名為禮部和禮部尚書。但后來春官就成了禮部的代名詞。后世也以“春官”為禮部的通稱或別稱。宋、明、清司天官屬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明太祖立春夏秋冬官,謂之四輔。所以“春官”一名由來已久。
民間春官是對唐代及以前王室春官的仿效,是從春官演化而來。民間“春官”說春詞報春訊送春貼,是祝百姓“吉祥”而行“小賀”的,是民間的禮儀。
春官講授氣象常識贈送“節(jié)氣表”
民間相傳,在遠古時期,人們不知道按氣候節(jié)令適時的種植莊稼,常常有種無收,于是管天管地的“三皇爺”及“五帝”十分著急,他們便各自騎一頭耕牛下凡到人間,向農(nóng)人們講授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和物候氣象常識,同時也教給人們種植農(nóng)作物的技術。后來,這一神圣的使命就交給“春官”去完成了。年復一年,世代相傳,就形成了后來的“春官說春”、“春官送春”的習俗。
據(jù)說唐朝初年,皇帝號令百姓們把田地種好,多收糧食。還專門封了一種“春官”,冬至來臨時就讓他們到全國各地去,為各家各戶贈送“節(jié)氣表”,同時送去春天就要來臨的美好訊息。
“春官”們?yōu)榱送瓿苫噬辖唤o的使命,讓廣大的鄉(xiāng)民們按照節(jié)令適時地稼穡,必要取悅于他們。于是到村村寨寨送表時,就順便地說些吉祥好聽的話兒。如此一來,便慢慢地興起了“說春”的習俗。而農(nóng)人們見“春官”遠路送來春帖和祝福吉祥的話語,并且笑逐顏開地進行說唱表演,也就十分好客地以錢財、糧食、茶葉給以酬謝,或請至家中管吃管喝熱情款待。然而朝廷派出去的“春官”畢竟很少,走的地方不可能太多。許多農(nóng)人見“春官”如此廣受尊敬和歡迎,而且還有些錢財進項,于是一些聰明伶俐、能說善唱的鄉(xiāng)村民間藝人就自動翻印“春帖”(也就是“山寨版”的朝廷所任命的“春官”為民眾發(fā)放的“節(jié)氣表”),并為朝廷的送春之官代行未能全部完成的職責。后來,朝廷發(fā)現(xiàn)民間自封的“春官”遠比朝廷下派的春官要盡職盡責且更受歡迎,還為朝廷節(jié)省了大筆開支,索性默認了民間“春官”的風俗。
“春帖”提醒農(nóng)人們按節(jié)令開播耕種
無論官方的還是民間的“春官”,最具權威性也最顯著的特征和標志就是他發(fā)放給民眾的“春帖”。所謂的“春帖”,就是在一張一尺左右見方的紅紙上以木刻印刷著明年的日歷,左上角或右上角處刻印著一幅“牧牛圖”,或叫做“春牛圖”,以此來提醒農(nóng)人們按節(jié)令開播耕種。這種“春帖”最早不遲于唐代。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常見的“春帖”或老式日歷?,F(xiàn)時流行的各種掛歷、臺歷、百年歷、電子歷,莫不起源于那時的“春帖”。
根據(jù)記載,在古代中國漫長的時期里,不同朝代的春官,其打扮雖有不同,然而亦有相似之處。當春官送春成為民間的風俗時,春官的服飾打扮就由最早的頭帶烏紗官帽,身穿長衫,背著布搭褳的形象演變?yōu)橐环N固定的角色了。后來,隨著時代的更替,那形象與裝扮就多了一些自由和率性而為,例如,“春官”的官帽不一定就是烏紗的,長衫的樣子也多種多樣,布搭褳也可能是布挎包,也還可能手持一柄塵甩子或搖鈴兒。每次歲逢冬至季節(jié),就是這些名不見經(jīng)傳與民同樂的民間“春官”們,為人們送來春天的消息——以一幅幅“春帖”祝福人們吉祥安康。
民間的“春官說春”和“春官送春”、“春官掃街”其實是一回事。所表現(xiàn)的內容特征上,均有報“吉祥”、送“祝賀”、示“天象歷法”等主要功能和效用。這就與春秋戰(zhàn)國時代王室中的“春官宗伯”均出一轍,實質完全相同。
春官“送春”時說唱形式多樣
春官“送春”時伴以說唱等形式,取材多樣,非常富有趣味。酒泉流傳數(shù)百年的社火“地蹦子”中的“膏藥匠”從其裝束打扮和所買“膏藥詞”看來,他和春官沒什么兩樣。因為酒泉民間一直就有“春官掃街”的習俗。基本的說法是在一支社火隊里,“春官”是最高首領,他頭戴紗(布)帽,身著長衫,手持拂塵或銀甩子或權杖,他走在社火隊伍最前邊的中間,可以隨意走出隊外或自由行動,許多時候還能引領指揮隊伍的去向。而最顯著的特征則是在走社火的那一天他必“逢官大一品”,也就是說,這天他有無上的權力,可以贊揚所遇任何一位官員的優(yōu)良政績,也可以批評他的過失,當然,其贊揚或批評的方式及表現(xiàn)手法是“春官”特有的,和“膏藥匠”所買的“膏藥詞”極相似。
這種社火何以被稱做“春官掃街”,大抵有兩個意義。新春即將來臨,家家戶戶灑掃庭院、清潔屋宇以迎佳節(jié),否則就會被“春官”和“膏藥匠”現(xiàn)編些說唱詞句加以批評或善意的嘲諷,于是除舊迎新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民間儀式,這一切要歸功于春官,“春官掃街”由此而來。另外,“春官”所到之處,謳歌良善頌揚正氣,同時批評丑惡嘲諷歪邪,宛如社會生活的“清道夫”一樣,故名“春官掃街”。
“春官掃街”時所說所唱的“春詞”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在敘事過程中,巧妙地運用排比、隱喻、夸張的修辭手段。春官的唱詞取材也十分廣泛,除了傳統(tǒng)固定的唱詞外,隨機應變,見啥唱啥;有時取材歷史典籍,有時說說寓言故事,有反映民情風俗社會萬象的,有贊美勤勞節(jié)儉美德的,有諷喻偷懶奸滑之人的,更多的則是詼諧、幽默、逗樂的“絞兒”或曰“囔白話”??傊?,取材廣泛,語言樸素。大多為前幾句起興,之后轉入敘事或逗謔,大多數(shù)句子都押韻,說唱起來平白易懂,瑯瑯上口,非常富有情趣。
像許多民間文化一樣,“春官掃街”已經(jīng)衰微而漸成傳說,只能從民間還在流傳的“絞兒”和“膏藥匠”及其“膏藥詞”中依稀可見“春官”的背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