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當?shù)靥厣?/a>
馬背上的民族
蒙古國是一個草原國家,特別注重馬匹及自然資源保護:20世紀90年代開始,***注重保護自然資源,采取措施拯救瀕危野生動物。截至1999年底,先后建立49個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達1800多萬公頃,其覆蓋率為12%,其中面積最大的達530多萬公頃,最小的有1600公頃。自然保護區(qū)為保護野生動物,特別是戈壁熊、野馬和野駱駝等瀕危野生動物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世界稀有野生動物戈壁熊從20多只增加到30多只。野馬絕跡后又從國外引進,已繁殖到130多匹,成為世界上擁有野馬最多的國家。野駱駝的數(shù)量增加到600多峰。被列入世界紅皮書的野驢在蒙古已大量繁殖,在戈壁地區(qū)上千頭野驢經(jīng)常成群出沒,僅哈坦布拉格縣境內(nèi)就有3萬多頭野驢。蒙古野生動物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黃羊,全世界共有黃羊100多萬只,而生存在蒙古的就達80多萬只。遼闊的蒙古草原已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野馬原本產(chǎn)于蒙古高原,學名“普熱瓦利斯基馬”,是世界上唯一未經(jīng)任何馴化的野馬種群。19世紀末俄羅斯人普熱瓦利斯基將軍發(fā)現(xiàn)了這種馬,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20世紀初,大批蒙古野馬被俄羅斯商人販賣到歐洲國家的動物園里。60年代,由于天災人禍,野馬在蒙古絕跡,僅在國外一些動物園里有少量野馬生存,供游人觀賞。為使野馬這種瀕危野生動物回歸自然,重返故鄉(xiāng),蒙古于1991年4月專門成立野馬回歸委員會,同年6月,16匹珍貴的野馬從荷蘭用飛機運抵蒙古。為增加野馬數(shù)量,并防止其近親繁殖,蒙古還先后從烏克蘭、瑞士、澳大利亞和德國引進野馬進行繁殖。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人祖祖輩輩住慣了的移動房屋,是牧民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家。首都烏蘭巴托曾被稱為“氈包之城”,就是在今天的這座現(xiàn)代化城市里,也能在林立的高樓之間見到蒙古包。
蒙古牧民至今仍保持著游牧生活方式,無定居房屋,靠蒙古包棲身。
蒙古包主要有三大構件:可折疊的網(wǎng)狀圍壁條木、搭起傘狀圓頂?shù)拇尽⒏采w圓壁和頂棚的白色厚氈。蒙古包頂有圓形天窗,可以用來通風、采光、排煙。氈包有大有小,其共同點是適合草原上的氣候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
進入蒙古包后,主人會請客人坐至蒙古包中最尊貴的位置(后半部的座位),男賓應從左手方繞過擺放在蒙古包正中央爐子走向座位。主人用茶、點心、奶制品等款待客人。當主人敬酒時,如客人一飲而盡,主人會認為是對自己的尊敬和誠意。
飲茶
蒙古族每天離不開茶,除飲紅茶外,幾乎都有飲奶茶的習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凈水,燒開后,沖入放有茶末的凈壺或鍋,慢火煮2—3分鐘,再將鮮奶和鹽對入,燒開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時還要加黃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的滋補飲料。有人甚至認為,三天不吃飯菜可以,但一天不飲奶茶不行。蒙古族還喜歡將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風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飲酒,所飲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區(qū)也飲用奶酒和馬奶酒。蒙古族釀制奶酒時,即先把鮮奶入桶,然后加少量嗜酸奶汁(比一般酸奶更酸)作為引子,每日攪動,3—4日待奶全部變酸后,即可入鍋加溫,鍋上蓋一個無底木桶,大口朝下的木桶內(nèi)側掛上數(shù)個小罐,再在無底木桶上坐上一個裝滿冷水的鐵鍋,酸奶經(jīng)加熱后蒸發(fā)遇冷鐵鍋凝成液體,滴入小罐內(nèi),即成為頭鍋奶酒,如度數(shù)不濃,還可再蒸二鍋。每逢節(jié)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飲的習慣。馬奶酒是鮮馬奶經(jīng)發(fā)酵制成,不需蒸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