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俗風(fēng)情百態(tài)
一位民俗學(xué)家這樣描寫北京的養(yǎng)鳥盛況:"下自頑童貧士,上至縉紳富戶,無不手架一鳥,倘徉街市,可謂舉國若狂"。但這已是100年前的情景了。
進(jìn)入現(xiàn)代社會的北京人有了更現(xiàn)代化的娛樂,只有時時念舊的老人還遺留著這一愛好。因此,人們在古樹參天的公園或草碧花紅的街頭綠地還能看到排排鳥籠,聽到鳥兒的鳴唱。
宣武鳥市在一片樹林子中,在林外就能聽見鳥叫,看到排排攤位在林中展開。粗看鳥市,你會覺得很新奇:籠的形狀千姿百態(tài),連拎籠子的掛鉤也是精致的工藝品;鳥食更是有粗有細(xì),有紅有黑,不同的鳥需吃不同的食;鳥喝水的小瓷瓶也做工精細(xì),美觀大方。細(xì)看鳥市,你會覺得養(yǎng)鳥的學(xué)問相當(dāng)深奧,慨嘆北京人玩鳥玩到極致了。
鳥的種類大體分成三種,一是北方鳥,養(yǎng)來聽悅耳的聲音;二是南鳥,主要為看艷麗的羽毛;三是打彈鳥,即扔出東西,鳥兒騰飛銜回,這純粹是為了消遣,就象馴狗。三類鳥都得花大量時間調(diào)教。要知道,僅畫眉鳥就要訓(xùn)練出13套不同的叫法,有一套叫不準(zhǔn),此鳥便成廢鳥了。
今天北京人養(yǎng)的大都是"聽音"鳥。老人們常常凝神靜聽鳥鳴,欣賞一套一套固定程序的樂章。稍一走調(diào),便會發(fā)出指令,命其改唱。表面無所事事,內(nèi)心正在和鳥兒對著話呢!
平民樂園
舊北京的天橋一帶是北京平民的文化娛樂、飲食商業(yè)集中區(qū),過去天橋一帶的生活今天都濃縮在新建的天橋樂茶園里了。這處茶園位于著名的天壇公園西北端,是一座仿古建筑。
大廳前設(shè)舞臺,內(nèi)擺黑漆硬木八仙桌椅,兩廂有出售各種京味兒小吃的門臉。身穿中國旗袍的服務(wù)小姐來回斟茶。付帳也必須用中國的古舊銅錢--你可以在現(xiàn)場用現(xiàn)代貨幣兌換,真可謂是完完全全的舊時風(fēng)貌。
茶園的節(jié)目也是一臺"民俗大串演",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老天橋"八大怪"的表演,這八大怪可謂是老北京人心目中的大偶像。
他們的表演分為文活、武活。文活有孫寶財、畢學(xué)祥表演的雙簧,胡玉民、傅寶山合說的對口相聲,田寶善等九人的吹奏鼓樂,張善曾的"白沙撒字",羅浩然的拉洋片,潘長林的古典戲法,楊永祥的口技等;武活有周茂興、李寶如等人的中幡、摔跤和硬氣功等。
最難得的是那種融洽熱鬧的氣氛。二、三好友圍坐一席,嘴里有吃的,耳里有聽的,眼里有看的,精彩之處和著眾人齊聲喊幾句"好!好!"--這時,你就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娛樂中的北京人了。
北京的狂歡節(jié)
北京的廟會是一種集吃喝玩樂于一體的民間性娛樂活動。
由于起源于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又由于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就在廟外擺起了各式小攤賺他們的錢,漸漸地又成為定期的活動,所以叫"會"。
廟會多在春節(jié)舉辦,各種各樣的民間藝術(shù)表演,豐富的京味小吃和民間工藝品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秧歌、高蹺、旱船、舞獅,一隊一隊檢閱式的走過你的面前;玩鋼叉、弄虎棍、打鑼鼓,一圈一圈展覽式的讓你欣賞。更有舞"中幡"者,將一面緞質(zhì)紅旗系在7米長、碗口粗的竹桿上,一會兒用手、一會兒用臂、一會兒用嘴、一會兒用額,拋起又接住,十分驚險。除看之外,你也可以涂脂抹粉,穿上中國古裝,加入到狂歡的行列,向游人表演你的絕活。
泥人、鬃人、面人、剪紙已滿是北京魅力,你有時還能買到貨真價實的中國古董,這就是你的運(yùn)氣了。
北京的胡同
胡同原是蒙古語的音譯,從元代建大都就沿用至今。胡同-北京的古老街巷,是老北京人生活歷史的見證,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的風(fēng)雨,今天仍占據(jù)著市中心的主要面積。胡同內(nèi)的居民仍保留著許多舊有的生活方式。北京的胡同,大小星羅棋布,共有七千余條,每條都有一段掌故傳說。胡同的走向大多是正東正西或正南正北,橫豎筆直,布局像棋盤。而胡同的名稱更是千奇百怪,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場、商品命名,如金魚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語命名,如悶葫蘆罐胡同等。
在眾多的胡同中,輩份最大的該是三廟街,可謂“胡同祖宗”。三廟街位于宣武門往西國華商場南側(cè)。地鐵長椿街站,44路、48路、25路長椿街或四新路下車即可步入胡同。曲深的胡同實際是由兩旁相連的院落組成,而院里就是北京人傳統(tǒng)的住宅“四合院”。四合院四面皆房,中間留有寬闊的院子。院子多坐北朝南,大門多開在正房方向的東南角。入門迎面可見影壁,而且門窗一般只開向院子,形成封閉式的布局。散落在市區(qū)的名人故居和王府多為正統(tǒng)的四合院,您不妨走進(jìn)去看看。
歷史在這舉世聞名而又毫不起眼的大小胡同里,完成了中國民族的三次大融合,兼容并收了世界各地的西洋文化和建筑文化。每一條小小的胡同中都是平民樂園,都能看到老人在和百靈對話,小孩子天真的戲嬉,北京人匆忙的身形,平凡而偉大的生存方式。時而從胡同里飄出的幾聲吆喝,仍透著清脆、悠長的韻味。牌樓古風(fēng)北京的牌樓是古色古香的,早在明永樂年間修筑北京城時,長安街東單、東四等處為了高懸牌匾,都建有牌樓,也叫牌坊。后來,北京的廟宇、衙署、園林、陵墓前都以牌樓為裝飾性建筑,牌匾上或書地名,或?qū)懫砀5脑捳Z。最著名的牌樓有前門的"五牌樓",東四、西四也因各有四座宏偉的牌樓而著稱。不過,如今大部分牌樓都已拆毀,現(xiàn)在國子監(jiān)街,小西天還有牌樓,不妨一看。
京腔京韻
京韻京腔-京劇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國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名,但它的源頭還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京劇已有近200年的歷史,它有優(yōu)美、獨特的唱腔和舞蹈,并融入了中國武術(shù)的技藝。演唱講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樂性。角色根據(jù)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dāng)。特別是象征性格和命運(yùn)的臉譜,是京劇的一大特色。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lán)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意,代表兇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神奇的臉譜、艷麗輝煌的服裝、頭飾,本身就是珍貴的藝術(shù)品。
天橋傳奇
在前門大街與天壇路交匯的一帶有一座古橋,稱為“天橋”,后幾經(jīng)演變,橋不見了,但名稱一直沿用。晚清和民國時期,天橋一帶非常繁榮,是北京通俗文化的中心。當(dāng)時這里不僅集酒館、茶、雜技、曲藝等于一處,而且各樣小吃,應(yīng)有盡有,江湖郎中,卜卦算命看相,五行八作,無所不包,是老北京居民最愛游逛的去處。天橋雖是各式各樣商店攤販聚集之地,不過最為人稱道的,是一些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表演雜技、曲藝說書、相聲、大鼓等,可說是百藝雜陳。如今,許多北京市民,提起天橋,仍津津樂道。為此,天橋樂茶園應(yīng)運(yùn)開業(yè)了,在這里的人們可以邊品北京風(fēng)味小吃,邊看民俗演出相聲、評書、雙簧、京韻大鼓,情趣無窮。不僅能體會到世界聞名的京劇的韻味、技巧薈萃的雜技的精彩,還能體會到昔日北京市民的生活情趣。
城門舊事
北京的城門有“內(nèi)九外七皇城四”,各門都有其不同的用途?!皟?nèi)九”是指現(xiàn)在沿北京二環(huán)路的原九座城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城門、崇文門、宣武門、前門、德勝門和安定門。西直門明代稱和義門,是運(yùn)水通道,每天一早從玉泉山運(yùn)來的水,從和義門運(yùn)進(jìn)北京城,進(jìn)入皇城。東直門明代稱為崇仁門,是過往運(yùn)送柴炭車的,叫做柴道。朝陽門明代稱為齊化門,是運(yùn)糧通道。崇文門叫哈德門,是運(yùn)送酒的通道。
前門叫正陽門,是皇帝出入之門,平民不能走,只能走兩旁的月門。宣武門叫順治
門,死囚從此門押出,拉到菜市口斬首。阜城門當(dāng)時叫平則門,是運(yùn)煤通道。德勝門是軍隊得勝班師回朝進(jìn)入的門。安定門是軍隊出征時走的門?!巴馄摺?,包括廣渠門、廣安門、左安門、右安門、東便門、西便門和永定門,這些門是為老百姓入城做小買賣、打短工、走親戚用的?!盎食撬摹?,是指大明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這四個門是為城里的文武百官進(jìn)出宮廷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