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西城區(qū)前海西街,1988年6月對外開放。是一處具有深刻文化內(nèi)涵的紀念性旅游景點。
郭沫若是中國20世紀學術文化史上一位兼文學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澳簟笔撬谌毡玖魧W時使用的筆名,取自沫水(大渡河)若水(青衣江)兩條河名,以寄對家鄉(xiāng)的眷戀。
青年郭沫若為尋求救國之路曾赴日本留學,畢業(yè)于福岡九州帝國大學醫(yī)學部。為喚起民眾,他棄醫(yī)從文,創(chuàng)作了著名新詩集《女神》,并創(chuàng)立了“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文學社團之一—創(chuàng)造社。
大革命時期,他投筆從戎參加北伐,大革命失敗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流亡日本期間,他用馬克思主義史觀潛心研究中國古代史,成就了多部古代史和古文字學論著。
1937年,他回國參加抗戰(zhàn),主持宣傳工作并寫出大量歷史劇鼓舞人民抗戰(zhàn)到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政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文聯(lián)***、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協(xié)商會議副***等眾多要職。郭沫若一生著作等身,現(xiàn)有《郭沫若全集》行世。
郭沫若紀念館所在地原為中醫(yī)世家樂氏達仁堂私宅,始建于民國初年,建筑風格為庭院式四合院。1950——1963年這里先后曾是蒙古駐華大使館和宋慶齡寓所。1963年11月郭沫若由西四大院5號遷入,至1978年病故,在這里度過了他的晚年。
如今,園中郭沫若夫婦生前種植的花木茂密蔥蘢,草坪上的郭沫若全身銅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全國城市規(guī)劃組共同建立。垂花門內(nèi)郭沫若的辦公室、臥室、客廳和夫人于立群的寫字間依然如故,保持著主人在世時的景象。東西廂房和后排兩側(cè)的房間辟為陳列室,由“郭沫若的文學世界”、“郭沫若與中國史學”和“郭沫若的人生歷程”三部分組成,介紹這位20世紀中國文化名人的理想追求、治學之路和他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