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論宗祖庭 陜西戶縣草堂寺
草堂寺位于西安市西南郊區(qū)35公里處的西安市環(huán)山旅游路戶縣東段路北,西臨太水,南望秦嶺山脈。它是一座佛教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剎,也是中國漢傳佛教的祖庭。
草堂寺最早叫大寺,也曾用名“棲禪園”,后因公元401年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受后秦姚興皇帝邀請東入長安并在此苫草建堂譯經而得草堂寺名。鳩摩羅什在草堂寺譯經13年,弟子3000人,凡譯經典94部、425卷,其中《妙法蓮花經》被后世譽為佛經之王。他是被世人公認的漢傳佛教奠基人,是一位偉大的佛學家、哲學家、漢語言學家、音律學家、星象學家。
草堂寺現有鳩摩羅什舍利塔、草堂煙霧井、二柏一眼井、明代古鐵鐘、典藏貝葉經、唐太宗贊草堂寺詩碑、羅什宗派圖碑、唐圭峰定慧禪師碑、宏林法師舍利子等諸多文物古跡。現今建筑規(guī)模宏大,環(huán)境景觀宜人,是陶冶古典傳統(tǒng)文化的宗教旅游圣地。
魏末周初,大寺一分為四,草堂寺即其一。唐初,草堂寺荒蕪。天寶初年,飛錫法師住寺弘揚凈土。唐憲宗元和年間,圭峰宗密禪師住持草堂寺,大振宗風,中興草堂。唐末寺毀。
宋干德四年(966)改為清涼建福院。金明昌四年(1193)辨正大師增修講所,梁棟宏麗,楹檐寬敞,復稱草堂寺,曾作亭覆護羅什舍利塔。元代,皇太子五年內曾四度下旨對寺進行大規(guī)模修葺,逍遙園、棲禪寺、草堂寺之名并用。
清雍正十二年(1734),羅什門人僧肇被封為"大智圓正圣僧",易名圣恩寺,然民間仍然以"草堂"為寺名。同治以后,寺宇全毀,現建筑為后來所修。寺內有正殿五間,內供如來佛,佛像前放鳩摩羅什楠木座像一尊,高1.9米,高鼻深目,神態(tài)端莊,穩(wěn)坐蓮臺,凝望遠方,再現生前講經念佛風姿。寺院南邊有12間碑廊,墻上嵌以歷代名人、學者游草堂寺書寫的詩詞和重修草堂寺的碑文21塊。鐘樓一間,置放明鐘一口,鼓樓一間,內豎《禪師傳法碑》,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建的敕封大智圓正圣禪師僧肇碑;唐太宗贊羅什法師詩碑和歷代文人游寺題詩碑記等。
寺內的鳩摩羅什舍利塔造型奇特,是用磚青、玉白、墨黑、淡紅、淺藍、赫紫、乳黃等各色大理石雕刻鑲砌而成。高2.33米,分八面十二層,因而又稱"八寶石塔"。塔上都是屋脊形的蓋和圓珠頂,蓋下有陰刻的佛像,中間為八棱形龕;塔底是須彌山座,經歷一千五、六百年仍基本完好。寺周多樹木,塔前有古柏兩株,小井一眼,人稱"二柏一眼井",為此寺景點之一。
塔后有茂盛修竹一片,竹林中有煙霧井一口,每逢秋冬之晨,井內霧氣上升繚繞,直向帝都長安飄去,著名的長安八景之一"草堂煙霧"由此得名。
草堂寺還是著名華嚴宗五祖宗密出家常住的地方,宗密圓寂后葬于東山圭峰,世稱"圭峰禪師"。故草堂寺又是華嚴宗的傳法寶地。
景區(qū)地址:陜西省西安市戶縣草堂鎮(zhèn)草堂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