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遵化清東陵 清高宗乾隆裕陵
裕陵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即乾隆皇帝的陵寢,位于孝陵以西的勝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告竣,耗銀170多萬兩。如果說,清東陵得集明、清皇陵之大成,那么,乾隆皇帝的裕陵堪稱清東陵之冠。
乾隆,是清代入關(guān)后的第四帝,25歲即位,在位60年,又當(dāng)了三年多的太上皇,實際掌權(quán)63年零4個月,享年89歲,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
裕陵自乾隆8開始興建,歷時9年,當(dāng)時正值大清鼎勵時期,國庫充盈,財力雄厚,所以裕陵的修建極期奢華,尤以地宮為最。建陵時遍選天下美料,廣招四海精工。陵寢木料選自川、廣、云貴高原的楠木、杉木、石料采自北京房山大石,城磚燒自山東,金磚制于江蘇,就連修陵時使用的土,也是選用純質(zhì)細(xì)膩,顏色純正的“客土”。
裕陵明堂開闊,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氣勢非凡,自南向北依次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橋、石像生、牌樓門、一孔橋、下馬牌、井亭、神廚庫、東西朝房、三路三孔橋及東西平橋、東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橋、琉璃花門、二柱門、祭臺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和地宮,其規(guī)制既承襲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創(chuàng)新。
一、石像生設(shè)置8對,比其祖父康熙帝的景陵多了麒麟、駱駝、狻猊各一對,雖數(shù)量少于孝陵,但種類卻與孝陵一樣。
二、裕陵大殿東暖閣辟為佛樓,供奉各式佛像及大量珍寶。以后各帝陵紛紛效仿,成為定制。
三、陵寢門前的玉帶河上建有三座規(guī)制相同的一孔拱橋,龍鳳柱頭欄桿,橋兩端以靠山龍戧住望柱。這三座拱橋徒刑優(yōu)美,雕工精細(xì),在清陵中僅此一例。
四、地宮內(nèi)布滿了精美的佛教題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薩、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獅子、八寶、法器、佛花以及三萬多字的藏文、梵文經(jīng)咒,雕法嫻熟精湛,線條流暢細(xì)膩,造型生動傳神,布局嚴(yán)謹(jǐn)有序,堪稱 "莊嚴(yán)肅穆的地下佛堂"和“石雕藝術(shù)寶庫”。
裕陵的這些特征既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篤信佛教個人意志的體現(xiàn),也是處于鼎盛時期的清王朝綜合國力的反映。
裕陵地宮內(nèi)葬乾隆皇帝、孝賢、孝儀兩位皇后,慧賢、哲憫、淑嘉三位皇貴妃,共計六人。
乾隆元年二月,對此時的乾隆皇帝而言,他的“萬年吉地”的選址工作遇到極大的麻煩:自己百年之后是隨葬曾祖順治,祖父康熙還是隨葬父親雍正?
令乾隆為難的不僅僅是自身陵寢之所在,更關(guān)鍵的是自己的一念極其可能造成東陵或西陵的冷落,這對乾隆皇帝來說是何等重大的要事!
從現(xiàn)有的歷史檔案資料來看,乾隆皇帝對自己“萬年吉地”長期舉棋不定,既考慮過東陵,亦考慮過西陵,甚至還考慮到東西兩陵的中間地帶。
在乾隆三年二月十九日,乾隆帝命相度大臣和精通風(fēng)水的堪輿家到永平府、保定府沿山一帶以及東西陵、密云一帶尋找自己的萬年吉地。經(jīng)過再三勘選,東陵境內(nèi)的勝水峪作為上等佳壤被選中。但乾隆皇帝并未就此表態(tài)。
乾隆七年,乾隆派遣三泰、訥親、哈達哈、海望、三和、阿里袞、張廷璐、德民敏及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進愛等人再赴清東陵勝水峪萬年吉地相度察看,經(jīng)過這些人再次仔細(xì)勘查后,一致認(rèn)為:勝水峪系昌瑞山右一脈,龍局尊貴,砂水廻環(huán),朝案端嚴(yán)、羅城周密。龍翔鳳舞,精神凝結(jié)于中區(qū);星拱云聯(lián),象緯朝宗于宸極。百神胥護,宏開百世之模;萬壽無疆,允協(xié)萬年之吉。并且制定繪圖于乾隆皇帝。在經(jīng)過仔細(xì)勘查中,勝水峪吉地陵寢左右的風(fēng)水砂山以及案山稍微低了點,便人工增補加高一點,達到了風(fēng)水布局的要求。
同年九月,乾隆利用東陵謁陵之際,親自查看勝水峪風(fēng)水,甚是滿意,隨后定下了勝水峪作為自己“萬年吉地”所在。
裕陵建筑規(guī)制格局自南向北依次如下:圣德神功碑亭、華表、五孔拱券橋、望柱、石像生、牌樓門、一孔拱券橋、下馬牌、神廚房、井亭、東西朝房、馬槽溝、三路三孔橋及東西三孔平橋、東西值班房、隆恩門、東西燎爐、東西配殿、隆恩殿、三路一孔橋、琉璃花門、二柱門、祭臺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和地宮。裕陵神路的南端連接孝陵神路。
在講述裕陵格局后,要注意這么幾點:
一、在裕陵的圣德神功碑亭與五拱橋之間,有一座砂山。這座砂山的功能是在風(fēng)水上起到案山的作用,而這座砂山是人工堆砌而成,在清帝陵是唯一的例子!
二、裕陵石像生共有八隊,在清帝陵中除孝陵是居于第二,并且為了給自己修建石像生,乾隆為此打破祖制,為祖父康熙景陵,父親雍正泰陵增補石像生!
三、裕陵隆恩殿后有一條排水的小河,那是玉帶河。在玉帶河上修建了三路一孔拱券橋,也就是俗稱的玉帶橋。這座玉帶橋是清帝陵中玉帶河唯一建有這么精美的拱券橋!
四、在裕陵地宮墻壁和四道石門上,雕刻四大天王,四大菩薩,八寶紋飾,五方佛,二十四佛,三朵大佛花,梵文藏文字體的佛經(jīng)等精美的佛教神明和經(jīng)文!
裕陵修建完成后:奉安以久的孝賢純皇后梓棺、哲憫皇貴妃金棺、慧賢皇貴妃金棺在乾隆十七年入葬裕陵地宮。淑嘉皇貴妃金棺于乾隆二十二年入葬裕陵地宮。
孝儀純皇后金棺于乾隆四十年入葬地宮(孝儀純皇后死于乾隆四十年,當(dāng)時是以令懿皇貴妃身份葬入地宮,后其子永琰被立為皇太子,追謚為孝儀純皇后)。嘉慶四年九月十五日,乾隆皇帝入葬裕陵地宮。
裕陵地宮被孫殿英盜掘時,乾隆皇帝棺槨頂在石門上不讓孫殿英部進入盜掘,因無法撞開石門,孫殿英部下遂用炸藥炸開石門。
令人稱奇的是地宮雖然有積水,但積水的浮力不足以讓被龍山石固定在棺床上的乾隆棺槨移下棺床頂住石門,而且在地宮包乾隆及后妃在內(nèi)共有六口棺材,但偏偏只有乾隆皇帝棺材頂在石門上,并且還是被用龍山石固定在棺床的狀態(tài)下離開棺床頂住石門。
1977年清東陵文物保護單位清理裕陵時,同樣也是乾隆皇帝棺材頂住石門,不讓清東陵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進入地宮!后工作人員在清理裕陵時發(fā)現(xiàn)清皇室收斂之后的裕陵曾經(jīng)再一次被人盜掘,但這一次的盜掘時間和人員令無從得知!
孫殿英盜取裕陵事發(fā)后,溥儀派遣宗室遺老赴清東陵裕陵收斂善后。
在赴清東陵裕陵善后收斂乾隆以后妃遺骸的遺老寶熙與陳毅記述到:8月20日午后,先覓到了一具未被損壞的女尸。
寶熙記其容貌:“敬審其面貌,頦多皺紋,齒未全脫,似五六十歲人,而皮骨俱存,絲毫未腐,笑容圓相,有如古佛,誠異事也。后這具女尸經(jīng)宗室遺老推測鑒定后一致認(rèn)為乃孝儀純皇后遺體。
(據(jù)當(dāng)?shù)匾晃秽l(xiāng)民述說,有兩位士兵掀開一具棺木,宮裝峨峨,絢麗涵秀,美晰如生,瑁簪珠履,九色斑龍。兩人打算抬出棺外,扒下這件滿綴珠翠蟒袍,哪知尸一離棺,仿佛聽見一聲呻吟,玉容微粲,兩人嚇得膽裂魂飛,立刻癱在地下,不但神志喪失,而且口不能言。)
陳毅:自七月初五日(公歷8月19日)于石門外拾得肋骨一、膝骨一、趾骨二。初七日于隧道磚石中拾得脊骨一、胸骨一、色皆黑。十二日又于石門旁拾得踵骨一。檢驗吏審識胸、脊二骨為高宗(乾?。┲黧w。 七月十四,五日于地宮泥水拾得骸骨甚多,皆散亂不可紀(jì)理,然僅得頭顱四,其一連日遍覓不見,諸臣情急無策。至十六日疑石門所壓朱棺內(nèi)或有遺髊。乃募人匍入探之,果得頭顱一。命檢驗吏審視,確為男體,即高宗也,諸臣始稍慰。下頰已碎為二,檢驗吏審而合之,上下齒其三十六,體干高緯,骨皆紫黑色,腿及脊猶粘有皮肉。大體雖具,要肋不甚全,又缺左脛,其余手指,足趾諸零骸,竟無從覓。
通過這些記述中可以得知經(jīng)過孫殿英和土匪流氓的兩道盜掘后,乾隆及后妃五人遺骸早已是被弄得七零八落、散落不堪、尸骨不全,以至于乾隆皇帝除主體骨骸尋回外,其四肢骨骸不全,而且由于浸泡水中時間過長,尸骸均呈紫黑色!而后妃遺骸則尋十得其二三,可謂是凄慘無比!另得知乾隆皇帝牙齒竟然有異于常人,牙齒竟有三十六顆,不能不讓人感覺驚奇!
最后決定除孝儀純皇后自斂一棺外,乾隆及后妃五人共葬一棺。
重殮之后后關(guān)閉地宮第一,第二,第三道石門,填砌隧道,封閉地宮的盜口。
1978年經(jīng)過清東陵文物工作者的清理修復(fù)后,裕陵地宮對外開放,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