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立夏吃蛋習(xí)俗
在農(nóng)耕時代,先民以農(nóng)事為重,把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中“三夏”之首——立夏作為祈求五谷豐登的重要日子,稱“立夏節(jié)”,也叫“立夏日”。立夏一到,他們“將有事于西疇”了。
寧波民間普遍有過立夏節(jié)的習(xí)俗,據(jù)《鄞縣通志》記載:“立夏,炊五色米為‘立夏飯’,后易之以豇豆合秫米(高粱)。以茶葉煮蛋、櫻桃烏筍薦(進獻)先祖。筍截三四寸許,謂之‘腳骨筍’。享畢,家人團聚,而馂祭余食后,懸衡于堂而稱之,以定其輕重,云可免疰夏之患,謂之‘稱人’?!?/p>
寧波老話“立夏雞蛋松花團,倭豆米飯腳骨筍”概括地道出了寧波立夏節(jié)主要應(yīng)時美食。清代寧波候選同知戈鯤化在《甬上竹枝詞》中描寫了一百年前寧波的立夏節(jié):“今節(jié)剛逢立夏辰,廚開櫻筍及時新。香炊糯米和豇豆,顆顆烏丸一色勻?!崩蠈幉ㄈ苏J為,在立夏日吃蛋能健心,吃倭豆能健眼,吃烏筍能健腿,稱人能健身,防病魔入侵,實為養(yǎng)生良策?!盀跬琛?,即桑葚,舊時寧波老謎語:“小時青來老來紅,立夏時節(jié)招頑童,手舞竹竿請落地,吃完兩手紅彤彤。”這一謎語的謎底,便是先青后紅的桑葚。
隨著時光流逝,寧波民間立夏節(jié)的習(xí)俗已淡化了,但吃蛋的習(xí)慣仍在。
吃茶葉蛋
立夏吃蛋是寧波人過立夏節(jié)的“重頭戲”。老寧波稱在立夏那天吃的茶葉蛋叫“立夏蛋”,寧波老話講“立夏吃只蛋,石板會踏爛”,形容吃過茶葉蛋后力大無比。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蛋是奢侈品,一年中難得吃幾次。探望病人、賀人生日、慶人婚禮,皆以雞蛋為禮品。那時能吃上一只荷包蛋就會開心得勿得了。偶爾吃蛋,一個咸鴨蛋或皮蛋,往往兩人對半分,四人四開分是常有的事。寧波童謠:“舅舅舅舅,河里游游,雞籠關(guān)關(guān),生只蛋蛋,半邊撥外甥過夜飯,半邊炒碗蛋炒飯”,生動地表達了孩子們對吃蛋的神往。要想多吃幾只蛋,惟有等到立夏節(jié)了。
立夏前幾天,長輩要給小輩送雞蛋或鴨蛋。外公外婆送給外孫、外孫囡,阿爺阿娘給孫子、孫女送蛋和黑棗。立夏前夕,家家戶戶茶葉蛋飄香。各家各戶揀青殼鴨蛋或紅殼雞蛋,殼無破損的,將蛋清洗后放入滿鑊的水中,用老樹根帶梗子的粗茶葉片或者大核桃殼來燜茶葉蛋,再放入醬油、鹽和茴香,然后焐在火缸里,第二天早上便熬成了茶葉蛋,蛋殼呈茶紅色,入味濃釅,略帶核桃香味。父母總要選擇個頭大些的鵝蛋、鴨蛋、雞蛋煮熟裝入蛋套掛于孩子的胸前。
立夏吃蛋,各有各吃法:小孩吃茶葉蛋,男人們要喝蛋湯。寧波老話講“吃過立夏蛋,眼睛苦嘞爛”,立夏是一年農(nóng)忙之始,插秧種田農(nóng)事辛勞,全靠男人。那時雞蛋算是高級滋補品,喝了蛋湯,增強體質(zhì),好從事生產(chǎn)勞動。
立夏為什么要吃茶葉蛋呢?寧波老話“立夏吃只蛋,氣力大一萬;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就是答案。
拄蛋
立夏這日,孩子們?nèi)宄扇?,在校園里到處找人,不是為了解饞,而是為了“硬碰硬”斗蛋,寧波話叫“拄立夏蛋”,“拄”是“對碰”的意思。拄蛋雖屬兒戲,卻大有學(xué)問。
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按規(guī)則,斗蛋時蛋頭拄蛋頭,蛋尾擊蛋尾。小頭與大頭不同,橫出手與豎出手不同,手捏蛋的體積多與少不同,蛋尖用手窩護起來,碰撞接觸面小,當(dāng)然勝算機會大……以蛋殼堅硬不碎為贏,蛋殼破碎者認輸。誰碰碎了對方的蛋,圍觀者便發(fā)出一陣驚呼,贏者面有得色,拄蛋破者,仍不服輸,“大頭破了拄小頭,小頭破了拄橫頭”。誰的蛋殼硬,誰擺擂臺,一個一個斗過去,最后分出高低。碰碎一個,蛋升為將;碰碎兩個,升格為帥。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蛋稱小王或二王。輸家立馬把蛋吃掉,也挺美的。
疰夏繩
寧波民諺稱“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立夏須”也稱“立夏繩”、“立夏線”、“疰夏繩”。寧波民間稱在夏季不適,食欲不振,出現(xiàn)神倦身瘦等癥狀,叫做“疰夏”。所以民間用七彩絲線編成的花繩(即“疰夏繩”)系于孩子手腕或發(fā)辮,謂可消暑祛病,預(yù)防疰夏。寧波民間傳說: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醒來就散布瘟疫,孩童受害尤甚。女媧聞之,與瘟神辯理。瘟神無奈應(yīng)允,以胸前掛蛋為標志,立夏之日凡孩童胸前掛蛋者一律不加傷害。
女孩子們似乎更偏愛裝茶葉蛋的五彩蛋套,那是外婆奶奶媽媽編的,用各種顏色的絨線織成能裝下一個蛋的小網(wǎng)袋,叫“蛋絡(luò)”或“蛋套”,立夏早上,小孩將裝有茶葉蛋的五彩蛋套懸于脖子上,當(dāng)裝飾品,心里美滋滋的。
立夏這天寧波的母親們還要以七彩絲線編成的花繩系于孩子的手腕或女孩的發(fā)辮上;成年人則用“立夏須”盛一粒樟腦丸,掛在長衫胳肢下第一??圩由?,以此預(yù)防夏天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