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為什么被稱為“客家搖籃”
贛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發(fā)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稱“客家搖籃”?,F(xiàn)有600余幢神奇的客家圍屋,被稱為“東方的古羅馬”,保存完好、較具代表性的有龍南關(guān)西新圍、燕翼圍和安遠(yuǎn)的東升圍等古老的客家圍屋城堡。還有規(guī)模宏大的客家文化城,是客家后人尋根祭祖的圣地;也有客家古村落——白鷺村。
2013年1月6日,國家文化部正式發(fā)文,同意在江西贛州市設(shè)立國家級“客家文化(贛南)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
中國歷史上至少有三次人口南遷,而后兩次都跟江西有關(guān)。
第一次是東漢末年至魏晉、特別是西晉的永嘉之亂。
第二次是唐代,歷時8年的“安史之亂”禍及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北民紛紛南下避亂,江西是主要遷移地之一。
第三次是人口南遷之潮,爆發(fā)于1126年的“靖康之難”,金兵擄走了宋朝的皇帝,康王趙構(gòu)偏安臨安,史稱南宋,開始了100多年的對峙局面。南北雙方時戰(zhàn)時和,北民不堪忍受戰(zhàn)亂和壓迫,紛紛離開家園。北方的人到達江西,到達贛州之后,再往粵北走,往閩西走,往臺灣走,往南洋走,所以贛州是客家人的到達地、集結(jié)地和中轉(zhuǎn)站。
2018年,全球客家人約有8000多萬。贛州970萬人,95%以上為客家人,占全球客家人的12%,占全國客家人的15%。在秦漢開始的北民南遷到贛南、嶺南的山嶺中,成為“客家”。后來部分客家人又沿著先祖南下的途徑,由東南往西北方向逆向返回,擇地而居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