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工藝
1000多年前,納西族就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人們稱之為“東巴文化”。納西文是象形文字,最初為東巴教徒傳授使用,寫《東巴經(jīng)》故亦稱為東巴文。東巴文有1400多個單字,被譽為是“活著的象形文字”。卷帙浩繁的《東巴經(jīng)》,記載了古代納西族人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漫長歷史時期中的***、經(jīng)濟和文化,是研究納西族社會歷史、文學、藝術、哲學、天文以及宗教等方面的珍貴文獻。
納西族的文學體裁多樣,內(nèi)容豐富,既有本民族文人學者的專著,更有大量為群眾集體創(chuàng)作的口頭文學。納西族人民集體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世紀》,是一部描寫納西族人民開天辟地、與大自然搏斗、歌頌勞動、反映男女忠貞愛情的著名長篇史詩。許多民間文學都具有語言樸素、清新、民族色彩濃郁的特點。
納西族能歌善舞,每逢喜慶節(jié)日,都要舉行歌舞活動。詩歌、音樂、舞蹈三者常結合在一起,這是納西族民間文藝的一大突出特點。民間流行的歌曲主要是敘事歌、短歌兩種形式,樂曲流行最廣的是笛子曲、口弦曲、葫蘆笙舞曲以及相傳產(chǎn)生于元代的古樂《白沙細樂》(別時謝禮)等。這些樂曲既清新風雅,又粗獷有力。古老的傳統(tǒng)歌舞曲調(diào)有“喂麥達”、“哦熱熱”、“阿麗麗”等,節(jié)奏有力,雄壯高昂,旋律明快,具有濃烈的歡樂氣氛。
納西族在建筑、雕刻和繪畫方面,具有相當高的造詣,著名的麗東白沙“大寶積宮”、“琉璃殿”、“大定閣”、“五鳳樓”等,揉和了納西、漢、藏三個民族的傳統(tǒng)風格,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有一些建筑物的墻上還保存著珍貴的壁畫,筆法兼有藏畫的洗煉和勻稱,又具有唐代道釋畫的風格,表現(xiàn)了納西族人民吸收漢、藏藝術以豐富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的智慧。手工藝品有銀飾、銀器、銅器、刺繡等多種,著名麗江銅器素有精美、耐用之譽。納西族人擅長剪紙,刀法簡捷,圖案活潑,十分雅致。
麗江古城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納西族所以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水平,主要是他們不閉關自守,不盲目排外,善于學習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
納西族的繡花工藝歷史悠久,其居住的地方景色秀麗,奇花異草常年不謝。婦女們把這些花草蜂蝶繡在服裝上,作為服飾工藝圖案,表達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納西族的傳統(tǒng)刺繡工藝多以平繡和挑花結合使用。以十字挑花為主,其圖案工整、對稱、均衡、清秀、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