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劇
錫劇 ,流行于江蘇南部和上海市。由常州、無錫一帶的“東鄉(xiāng)小曲” (也叫“無錫東鄉(xiāng)調(diào)”) 經(jīng)過曲藝“ 灘簧”階段發(fā)展而成,其后又陸續(xù) 吸收了江南民間的“采茶燈”的舞蹈。
辛亥革命前后搬上舞臺。無錫灘簧先進入上海,后來常州灘簧也進入上海,在上海逐漸合流而同臺演出,所以一度稱為“常錫文戲”。
曲調(diào)有簧調(diào)、老簧調(diào)、大陸調(diào)、新大陸調(diào)、玲玲調(diào)、紫竹調(diào)、三角板等,大都柔和輕快,富有江南水鄉(xiāng)民間音樂的特色。伴奏樂器有板胡、月琴、琵琶、嗩吶、打琴等,演出武打場面時也使用大鑼、大鼓、銅鈸等京劇的打擊樂器。解放后整理傳統(tǒng)劇目《庵堂相會》、《雙推磨》、《秋香送茶》等,在音樂和表演上都作了重大的改進?,F(xiàn)代劇《紅色的種子》等有較顯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