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劇
婺劇是浙江的主要劇種之一,歷史悠久,戲劇作品和戲曲聲腔傳統(tǒng)豐厚。清代末葉[19世紀(jì)],婺劇有許多不同的班社組織,延長高腔.昆腔.亂彈.薇調(diào)的稱為“二合半班”,以及單獨的亂彈班等等。它們的基地在金華,金華古稱婺州,故1949年將多種聲腔合為一個劇種,定名為婺劇。
婺劇流行于浙江大部分地區(qū)和江西東北.安徽東南部,是個影響很大的劇種,現(xiàn)有專業(yè)劇團11個。
婺劇是多聲腔的劇種,擁有高腔、昆腔、薇調(diào)、灘簧、時調(diào)六種。
高腔傳入金華地區(qū),派生出四種旋律不盡相同的枝系,分別稱為西安高腔、西吳高腔、侯陽高腔、松陽高腔、各有不同特色的劇目。
昆腔來自江蘇昆山,稱為“草昆”,比蘇昆粗礦剛陽。亂彈又稱浦江亂彈,分為“三五七”、二凡“撥子”蘆花調(diào)“,都是上下兩句變化反復(fù)的板腔體音樂。
薇調(diào)是由京劇傳來的西皮腔和二黃腔,又稱--戲,保留了早期皮黃腔粗礦.潑辣.豪放的音樂風(fēng)格,未受京劇皮黃腔倒流的影響。
灘簧是新興的聲腔,婺劇氛圍蘭灘灘簧和蒲江灘簧;兩種,唱腔大同小異,可以相互通用,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宜于表現(xiàn)生活小戲。
時調(diào)主要本地的民歌小調(diào),或幾曲連綴演唱,或插入其他聲腔。
婺劇,俗稱金華戲,是浙江省主要戲曲劇種之一。它以金華為中心,流行于浙江的金華、衢州、麗水、臺州、建德等地和贛東北一帶。婺劇是一個多聲腔劇種,擁有高腔、昆腔、亂彈、徽戲、灘篁、時調(diào)六種聲腔,歷史悠久,傳統(tǒng)豐富。因金華古稱婺州,1949年定名為婺劇。
婺劇的高腔有侯陽、西吳、西安三種。侯陽高腔豪放古樸,人們認為是明代義烏腔的遺響。西吳高腔質(zhì)樸流暢,系明代徽、池調(diào)的一個支脈。西安高腔最初流行于衢州(古稱西安),字多音少,較低而雅,有人認為是四平腔的遺音。昆腔源出昆山,腔調(diào)略變,因其主要觀眾為農(nóng)民,表演粗獷,重做功和武戲,有一批特有劇目。亂彈有浦江亂彈、徽班亂彈之分,前者以“三五七”、“二凡”為主要唱腔,后者則唱“老撥子”、“蘆花調(diào)”(吹腔)為主?;諔蛞猿せ汕粸橹鳎逯腥~自皖南傳入,未受京劇倒流影響,至今仍保留老徽戲原貌,別具一格。灘簧由蘇州傳入,初為曲藝,清末搬上舞臺,多前灘劇目,至今仍保留灘簧早期的弦索調(diào)。時調(diào)系各個時期流行的諸腔雜調(diào)小戲的統(tǒng)稱。婺劇過去的班社,因其擅長聲腔不同,又有三合班(高昆亂)、二合半班(昆亂徽)、亂彈班和徽班之分?,F(xiàn)尚有十一個劇團。
婺劇表演古樸、粗獷,多特技,生活氣息濃郁,特點鮮明,風(fēng)格別致,深受當(dāng)?shù)厝罕姎g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