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濠溪橋傳說 俞大猷修橋庇佑百姓
濠溪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qū)河市鎮(zhèn)河市村、霞溪村。又名河市橋,宋紹興年間(1131~1162)始建,明隆慶三年都督俞大猷重建,橋為梁式石橋,八孔七墩,長75.5米,寬3.1米,船形基礎。
濠溪橋,常常被冠以“俞大猷史跡”的稱號而留名地方史冊。此橋與俞大猷的淵源,橋邊一塊俞大猷所立的古碑記錄得十分清楚:“予年九歲時,先大夫攜往大濠叔祖家,經(jīng)涉此水,予問橋何以圮,先大夫曰:‘遭樵夫失火焚而圮?!柙唬骸刮议L大來當再造之,稗人不病涉?!唬骸∽幼R之,他日宜實是言?!钁ㄎ?。今思先大夫之命幾六十年,猶儼然在耳,乃捐俸資令堂弟良猷督造,閏月竣工,庶先大夫地下之心慰也。隆慶三年己巳冬十二月,右都督俞大猷謹識。”
俞大猷,明代著名的抗倭民族英雄,還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武術家,他一生四為參將,七為總兵,二為都督,在明朝抗倭戰(zhàn)爭中,其帶領的“俞家軍”與戚繼光帶領的“戚家軍”并稱“俞龍戚虎”,為國家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傳說俞大猷出生后啼哭不止,父母遍請名醫(yī)無效。后經(jīng)陰陽先生指點,欲往南趨吉避邪。濠溪是俞大猷出生地河市往泉州的必經(jīng)之水,俞大猷父母趕到濠溪邊時,見水流湍急,洪水暴漲,溪上無寸木寸石可供過溪。眼見天色將暗,夫妻跪地禱告:“蒼天若助我今日過溪,保住我兒,來日當令他在溪上建橋以利百姓!”禱告完畢,竟見水流變緩,洪水退流,溪面露出石塊。夫婦倆急忙起身涉溪上岸,見兒子已經(jīng)止住哭聲。
期望兒子日后成才,在濠溪建橋也成了俞大猷父母之夙愿,此后才有俞大猷九歲發(fā)愿之說。而俞大猷建造完此橋之后,民間又傳說,原來多水多災的濠溪非但從此沒有人死于流水,即便是鄉(xiāng)人夏夜橋上納涼跌入水中也無大礙。令人稱奇之余,人們又將此橋稱為“觀音橋”,并在橋邊立觀音廟祭祀。
清澈的濠溪溪水潺潺流過了幾百年,濠溪橋因為俞大猷這個名字而充滿了傳奇色彩,令過往路人也多幾分敬畏。而今,橋的古意仍在,但知道這些故事的人越來越少。清澈的濠溪溪水因上頭截流,水位大減,溪里泥土開始淤積。古老的濠溪橋橋面已改成了鋼筋公路橋,“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或許也很快將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