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痛心的人殉:明朝慘無人道的葬禮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有兩大備受史學界非議的地方,一是酷刑濫殺,二是恢復人殉。特別是后者,最為人不褒。布衣皇帝朱元璋為什么要這樣?古代的殉葬又有何神秘?朱元璋死后,長孫朱允炆繼大位,史稱建文帝。朱允炆七天后即將喪事處理完畢。
其間,有一件事情非常讓人痛心,就是有眾多年輕美貌的嬪妃宮女從死。朱允炆遵遺詔,依古制,凡沒有生育過的后宮嬪妃,皆令殉葬,另有若干宮女從死。具體殉葬是多少人,史上并無確切的記載。據(jù)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shù)人”。
證明朱元璋令宮內(nèi)女人殉葬的有力證據(jù)是,朱棣將朱允炆趕下寶座,自己當了皇帝后,對侄兒皇帝在位時所為作了處理,連其年號也取消了,以朱元璋的“洪武”來替。這么多女人殉葬后,是葬于孝陵內(nèi),還是另擇墓穴,目前考古仍未完全證實。但學術界認為,真正能陪同朱元璋一塊長眠的不會太多,可能只有皇后馬氏、成穆貴妃孫氏、寧妃郭氏等幾個女人,其他應該是在孝陵附近擇地祔葬。
明孝陵“申遺”前后曾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考古探測,發(fā)現(xiàn)這些妃子、宮女墓大體有三處,一是孝陵西側(cè)的植物園內(nèi),二是明孝陵宮墻外西南角,三是孝陵右側(cè)的區(qū)域——朱元璋讓這些后宮女人死后還要圍他一人來轉(zhuǎn),在陰間服侍他。而在有明一朝所有殉葬宮妃中,當數(shù)才女郭愛的從死最令人傷心同情。
郭愛進入明宣宗朱瞻基的后宮時間很短,僅僅20天后,只有38歲的朱瞻基就死了。知道自己要殉葬,郭愛仿楚辭寫下了“絕命書”:“修短有數(shù)兮,不足較也。生而如夢兮,死則覺也。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p>
據(jù)傳,在清圣祖玄燁之前的清世祖福臨、清太宗皇太極,與努爾哈赤一樣,死后都有活人殉葬。一直到康熙年間,時御史朱斐上書:屠殘民命,干造化之和。僭竊典禮,傷王制之巨。今日泥信幽明,慘忍傷生,未有如此之甚者。夫以主命責問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從,或懷德而不忍不從,二者俱不可為訓。且好生惡死,人之常情,捐軀輕生,非盛世所宜有。
殉葬,在古代時廢時啟,這與各個時代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注重人道的人不會如此。其中,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他們死后會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艷妾都送到墳墓中去。自玄燁廢除殉葬后,帝王死后的殉葬制才算真正退出中國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