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殯儀館火化工-03年江西林家發(fā)現(xiàn)木乃伊,村民才知,林家兒子將亡父封在陶缸3年
單位名稱:重慶四公里江南殯儀館
服務(wù)類別:殯儀館、火葬場
聯(lián)系方式:辦公室
咨詢電話:023-65255520點擊撥號
項目優(yōu)勢:一級殯儀館、遺體火化、守靈治喪、喪葬用品、鮮花靈堂、餐飲服務(wù)
單位地址:重慶市南岸區(qū)四公里廣黔路80號
重慶市江南殯儀館,一站式24小時服務(wù)。靈堂租用,靈堂布置,告別儀式,守靈治喪,司法鑒定。
2003年的某一天,江西上饒靈山腳下一個寂靜的小山村突然熱鬧了起來。
村民們紛紛議論著那件驚天動地的事兒:林上水家,出現(xiàn)了一具“木乃伊”。
不尋常的陶缸
一大早,林上水就從家中搬出一個碩大無比的陶缸。
而陶缸一般用來儲存糧食或者酒、油等食物,不需要很大的規(guī)格,像林上水家這樣的陶缸極其少見。
路過的村民紛紛駐足在林家門外圍觀,大家都想探個究竟——陶缸里到底藏著什么玩意。
林上水看了一眼好奇的鄉(xiāng)親們,面色痛苦地將陶缸上的蓋子慢慢挪開。
突然,圍觀群眾里一聲尖銳地叫喊傳來:“木乃伊!”
此情此景,多數(shù)膽小的村民嚇得四散逃開,但仍有一些膽大的走上前來圍觀。
只見陶缸之中赫然坐著一架完整的“干尸”,通體黝黑,只剩臀部還掛著肉色,皮膚干癟,緊緊地貼在骨頭之上,凹陷的雙眼深不見底。
在江西省這樣的南方地域,氣候濕潤而溫暖,而如今竟冒出一具不腐尸身,足以驚動眾人。
林上水的情緒也突然變得激動起來。他小心翼翼地將手伸進(jìn)缸中,將干尸抱了出來,然后讓木匠往上面抹上一層厚厚的石灰粉,干尸就這樣變成了一座石膏像。
隨后,林上水拿出事先準(zhǔn)備的佛衣仔細(xì)地套了上去,一尊“肉身菩薩”便擺在了眾人面前。
目睹全程的鄉(xiāng)民這才發(fā)現(xiàn),這具“木乃伊”正是林上水父親林觀榮的模樣,而制作者就是他的兒子。
見林上水這樣做,村民們痛罵林上水為“不孝子”,竟然將自己的親生父親放進(jìn)缸中,甚至還把他做成“肉身菩薩”供奉。
可林上水卻仍是激動,他解釋道:“這是出于‘孝道’,父親也成功了!”
踏入佛門
林上水的父親林觀榮出生于二十世紀(jì)二十年代,家在上饒的一個偏僻山村,一家人以耕作土地為營生。
林觀榮從小飽受著貧困帶來的勞苦,年幼的他時常顛簸在泥濘的山路上,因為上山打柴是他的家常便飯。
但在山間的多年游歷,卻不經(jīng)意間對林觀榮的一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村里有一座標(biāo)志性的大山——“靈山”,是道、佛二教圣地,山上寺廟諸多,佛教文化盛行。
每日,會有許多信徒跋山涉水去觀光參拜,林觀榮望著上上下下走動的禮佛之人,內(nèi)心對佛學(xué)也有了幾分敬意。
砍柴之余,他開始有意無意地往寺廟跑,起初做一些義工打掃院落,后來還和僧人們一同打坐,誦讀經(jīng)書。
而平日里辛苦勞作換來的微薄報酬,除了用來維持簡單的三餐,剩下的全都塞進(jìn)了樂捐箱。
林觀榮虔誠禮佛,但始終沒有剃度出家,而是作為一名俗家子弟進(jìn)行修行。
因此,他也沒有完全摒棄紅塵,到了適婚年齡便結(jié)婚生子了。
兒子被林觀榮取名為“林上水”,寓意著將有上善若水般的品德。
林上水小的時候,林觀榮就會時常帶著他去靈山添香火。受到父親的影響,林上水對佛教文化頗有信仰,立志成為佛教徒。
追隨父親的腳步,林上水常同父親一起在靈山誦經(jīng)修行。
但是父子溫馨的好景并不長。1969年的一天,44歲的林觀榮傍晚回家后突然一反常態(tài),做出了種種怪異的舉動,嚇壞了兒子林上水。
一心向佛
林家的生活條件有了些許改善,飯桌上偶爾會擺上幾個葷菜供一家人補(bǔ)充體力。
那日,林觀榮回家后便開始吃晚飯江南殯儀館火化工,結(jié)果肉剛?cè)M(jìn)嘴里嚼了兩口他竟立馬沖到廚房全吐了出來,回來后見到桌子上的葷食也作嘔。
林上水對父親的異常感到擔(dān)心,守在林觀榮身邊一整宿。
然而,林觀榮厭惡葷食的征兆并沒有消失,但只要不碰不沾葷腥,一切又如常。
也許這是林觀榮對佛的虔誠導(dǎo)致,總之,從60年代末起,林觀榮開始只吃素,也徹底地嚴(yán)格按照佛教要求戒律清規(guī)。
不過,這樣一來,做飯倒成了難題。由于飲食有差別,燒菜煮飯不方便,林上水便貼心地給父親留了一套鍋灶餐具供以單獨使用。
過年時,本該一家人吃個團(tuán)圓飯,但林觀榮會一個人避開吃。
而后來,他便索性專程帶上大米和素菜,跟“靈山”寺廟里僧人一起吃。
在寺廟數(shù)十年的修行下,林觀榮與僧人其實毫無二致,而這時他沉淀下的慈悲之心也愈發(fā)潤澤萬物。
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林觀榮對那條通往靈山崎嶇之路產(chǎn)生了改造的想法。
每到下雨的季節(jié),本就難走的道路更加泥濘不堪。不少佛教徒在山腳下望而卻步。
林觀榮便著手連同僧人將附近質(zhì)地較好的花崗巖一錘錘鑿下來,再一點一點通過人工鋪到山路上。從山腳到山上有兩公里遠(yuǎn)的距離,一行人就這樣堅持了數(shù)年,整條山路最后竟變成近2000級臺階。
大功告成時,林觀榮已有七十多歲。
通往靈山的路變成了坦途,路過的信徒無不稱贊,而林上水更是對父親充滿敬意:“父親一大把年紀(jì)了還有這種毅力做善事,這是我最敬仰父親的一個方面?!?/p>
風(fēng)燭殘年,功德圓滿,林觀榮對自己的歸宿也有了個人的想法。
1995年,林觀榮交代兒子,要求死后不用棺木,要坐缸,坐缸千日之后要打開缸將自己做成塑像。
這一坐缸,是佛教中的僧人圓寂后舉行的一種儀式,如果幾年后開缸,缸內(nèi)的僧人顏面如生,肉身不腐,他們就會再被塑成金身,成為“肉身佛”。
對于父親的想法,林上水覺得在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這是父親常年與僧人們接觸,加之對佛的忠心,才產(chǎn)生要坐缸的殯葬方式。
但那時林上水并沒有惦記在心里:死后該怎么辦,就不是您老人家說了算了。
留遺囑而去
天有不測風(fēng)云,2000年2月12日,林觀榮突發(fā)腦血栓,治療20多天沒說過一句話。
一家人心急如焚地守在病床前,終于等到3月9日,林觀榮突然開口說話。
生命的最后時刻,林觀榮沒有說別的,再次講起曾經(jīng)叮囑過兒子的那件事。
“二十多天未說話的父親吞吞吐吐地跟我講起坐缸的事。當(dāng)時,我心想也許這就是他給下的遺囑,我只有按照遺囑去做?!?/p>
缸葬畢竟不同于火葬等形式,他雖然有所顧忌,但胳膊擰不過大腿,還是孝順地遵從了父親的選擇。
缸葬首先要選擇一口陶缸,但林觀榮的身高一米八多,身形比較龐大,買到合適的陶缸并不容易。
林上水趕緊叫來姐夫幫忙,四處尋找陶缸,最后幾經(jīng)周折找到了一個在當(dāng)?shù)卮T大且質(zhì)地優(yōu)秀的陶缸,還搭配一個跟這個大缸口徑相吻合的小缸,兩個缸剛好可以扣在一起,便于密封。
2000年3月12日,林觀榮滿意地離開了塵世。
林觀榮走后的第三天,林上水按照民間將遺體放進(jìn)棺木的程序,先在大缸底部擺放為父親新做的壽衣和一張小木凳。
然后他抱起父親的遺體小心翼翼地安置到小木凳上,整理整理父親的儀態(tài)后,將父親的雙手分別搭在兩個膝蓋位置。
隨后,他拿出一筐木炭,這是他專門從親戚家精心挑選的上等木炭,連同黃紙包好的石灰粉一同放進(jìn)了缸中,遺體周圍被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連脖子后面都被擠緊,只剩頭部露出。
之后,林上水再把那口配套的小缸當(dāng)作蓋子扣在大缸上,最后把事先用桐油與石灰攪拌而成的漿糊涂抹在兩個缸的缸口,將其嚴(yán)嚴(yán)實實地密封。
一切就都處理完畢,林上水在家門口的一塊空地上搭建了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專門將裝著父親遺體的陶缸放在里面,實行全封閉處理。
自此,林觀榮的遺體封閉在了缸中,他的遺愿也終于實現(xiàn)了一半。
化身塑像供奉
按照林觀榮生前遺囑,坐缸滿1000天的那日,兒子要開缸,如果看到坐化成功,要將自己換成塑像用以供奉。
2003年11月29日,三年多已過,林上水沒有忘記父親的囑托,但他反而多了幾分害怕,因為在陶缸打開前就連林上水也不知道缸內(nèi)會是什么情況。
“當(dāng)時,我心里還真是有點怕,生怕父親的遺體腐爛得難看。更別說父親期望的肉身菩薩了。”
可在眾目睽睽之下打開缸后,林上水發(fā)現(xiàn)里頭所有的東西以及父親的遺體全都完好如初,只是比剛放進(jìn)缸里的時候變得更黑了。
“中式木乃伊”的浮現(xiàn),周圍的鄉(xiāng)民們恐懼、詫異與不解,只有林上水激動不已。
在抱出父親的肉身后,便讓請來的木匠糊上石膏,確保完全密封,塑造了一具父親的石膏真身像。
后來林上水考慮到石膏真身像容易被盜,又按稍小的規(guī)格,用樟木雕塑一具副身像,并分別給穿上衣服。
然而塑像做成后,林上水卻拿不出多余的錢安置。林觀榮去世前和辦喪事期間,花費了足足兩萬多元,而今后還要考慮到塑像的保養(yǎng)等等費用,開銷比火葬的成本高了三倍以上。
林上水著實沒有財力另找地方好好安放塑像,于是他直接將兩具塑像擺放在家中二樓的主廳內(nèi)。
林上水三年來的心頭事好算辦妥,但此事沸沸揚(yáng)揚(yáng)地傳遍了整個鄉(xiāng)里鄉(xiāng)外。
沖著林上水的罵聲此起彼伏,大家不僅無法接受有別于傳統(tǒng)喪葬方式的坐缸,而且將親生父親制作成塑像放在家中供奉更是超乎了鄉(xiāng)民們的想象。
人多嘴雜,鄉(xiāng)里鄉(xiāng)外開始對林家避之不及,無人敢邁入林家大門一步。
他們一想到二樓有一座用真身做成的佛像就覺得一股邪門勁,更有甚者,看見林家的房子都要繞遠(yuǎn)路走。
林上水則是滿肚子的憋屈,自己完成了父親的遺愿,盡了孝,卻淪為這般下場。
時至2022年,林上水供奉父親塑像已有二十多年。每個月他都會去二樓上香朝拜,寒來暑往,香火不斷。
在林上水眼中,父親的塑像是林家的尊寶江南殯儀館火化工,因為父親生前興修道路為人們掃除障礙。
林上水還認(rèn)為,正是這尊塑像的存在,很好地為子孫后代樹立起榜樣。正如他自己看到塑像也會常常想起父親的教導(dǎo),在平日里積善行德,幫助眾人。
二十多年過去,鄉(xiāng)民們發(fā)現(xiàn)林家一點也不邪門,林觀榮造的那條路讓越來越多的信徒順利來到靈山,林上水的善良也助力著越來越多的困苦之人……
結(jié)語:
“入土為安”是傳統(tǒng)喪葬習(xí)俗,與之矛盾的缸葬,不過是一對虔誠的信佛父子的異舉,似乎也無可厚非。
但拋開個人尊崇,缸葬費時費力且比傳統(tǒng)火葬的成本高了好幾倍。加之中國自20世紀(jì)50年代以來推行火葬,并在《殯葬管理條例》第九條規(guī)定,火葬區(qū)的公民死亡后,應(yīng)當(dāng)全部火化。非火葬區(qū)的公民在火葬區(qū)區(qū)域內(nèi)死亡的,應(yīng)當(dāng)火化。
可見,火葬才是國家提倡的一種殯葬方式,而且符合節(jié)儉辦理喪事的要求。
誠然,孝順的方式有很多種,因此我們也不可過度迷信,也需融入對社會影響的考量,選擇一個最為合適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孝”。
參考資料:
1、江西一孝子遵父遺愿將其制成“木乃伊”[圖]_江南都市報
2、殯葬文化既是文化,也是指導(dǎo)殯葬管理的一門科學(xué)_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提供便民、惠民治喪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