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瓊海各鄉(xiāng)鎮(zhèn)地名的來歷
瓊海
在海南島東部,萬泉河下游。1958年由瓊東、樂會、萬寧3縣合并設(shè)置瓊海縣??h名由來沿古稱“瓊?!?,是“瓊州東部沿?!币?。
據(jù)唐《通典》稱:“瓊崖、瓊海龍難實服”。
嘉積
瓊海中部偏東,萬泉河畔 。市***駐地 。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形成集市,以嘉靖年號中的“嘉”及轄屬于當(dāng)時會同縣積善都的 “積”組合成名。
又“相傳宋時有小商人名嘉積者,于此經(jīng)商,后發(fā)展成市集。” 見葉地《廣東地名探源》。
文坡村
嘉積西南邊,萬泉河畔。宋末村民從福建莆田遷此建村,以處之地勢而名下坡。
建國后改文坡,意為文明之地。
大路
瓊海北部。
駐地明代有人在通往定安道旁設(shè)小鋪經(jīng)商,清末店鋪增加,道面加寬,取名大路圩。鎮(zhèn)以圩名。
竹湖村
在瓊海西北15公里。屬大路鎮(zhèn)。
明代村民從福建莆田縣坡頭村遷居于此,以村前修竹、明湖的顯著特征命名。
塔洋
瓊海中部偏北。此地聚奎塔位于大田洋中,圩集因此得名塔洋圩。
原為瓊東縣治,1950年治遷嘉積鎮(zhèn)后成為市鎮(zhèn)。
長坡
瓊海東北部。明代形成圩集,稱鎮(zhèn)安市,清改長坡市,清末改長安鎮(zhèn)。
建國初設(shè)長坡鄉(xiāng)。
文屯村
在瓊海東北22公里。屬長坡鎮(zhèn)。
清代曾屯兵于此,而村民后來習(xí)文極盛,故名文屯。
官回村
在瓊海東北26公里。屬長坡鎮(zhèn)。原名邁椰。
明朝原籍文昌縣的邢宥(字湄丘)中進(jìn)士封官南巡都督,因錯判人命案棄官于此定居, 后村亦改名官回。村中回官祠有碑文、石獅等古物。
煙塘鎮(zhèn)
瓊海北部。駐地清代形成集市,因遠(yuǎn)眺圩集似綠色寶盒,得名煙塘。
禮昌下村
在瓊海東北20公里。屬煙塘鎮(zhèn)。宋末李姓村民從福建遷來,因田地產(chǎn)益智得名益智埇,亦稱益老土甬。清代改名帝老埇村。
建國后以諧音改為禮昌村,村又分下、上、后3 村,本村屬下村,故名。李宗仁曾為村祠題寫“李氏宗祠”。
草塘村
在瓊海東18公里。南宋村民從福建莆田遷此,以村前池塘、青草的顯著特征命名。
福田
瓊海東部。駐地明朝中葉,村民從福 建莆田遷居于此,清代形成圩集,以祖籍莆田雅化為福田。
博鰲
瓊海東南部,萬泉河口。 駐地宋初已形成商、漁并用之口岸,稱博鰲圩。
中原
瓊海中部偏南。 駐地相傳明清時期中原地區(qū)移民于此經(jīng)商,地多鷓鴣,稱鷓鴣鋪子。后發(fā)展成集鎮(zhèn),為紀(jì)念中原故土而名中原圩,1952年—1958年樂會縣治此。
陽江
瓊海南部。駐地明初有陽江縣儒生落泊于此定居,不忘故土,以家鄉(xiāng)名之。后因交通方便,形成陽江圩。
石壁
瓊海西南部。明代林、胡 等姓村民從順德縣遷此經(jīng)商,因萬泉河邊有一巨石而稱石壁圩。
樂城
在瓊海東南12公里。地處萬泉河口小島上。明末樂會縣城設(shè)此,故名。1952年樂會縣城遷中原圩,1973年圩毀于臺風(fēng)后為村莊 。
文市
瓊海南部偏西。鄉(xiāng)駐文市圩。原名牛市,因耕牛集市得名,后雅化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