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亞女人:肥胖為美,離婚光榮
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的毛里塔尼亞,地處阿拉伯世界和西部非洲的接合部,歷史悠久,居民分屬若干個不同的部族,其風俗習慣既保存了阿拉伯游牧民族的傳統(tǒng),也留下了非洲部族的烙印。
毛里塔尼亞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名稱,這個名稱含有“摩爾人的國家”、“摩爾人的土地”這個意思,因為這個國家的主要民族是摩爾人,約占全國人口的3/5左右。
摩爾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他們主要生活在撤哈拉沙漠較為平坦的空曠地帶,摩爾人的婚禮自然反映出沙漠上那種特有的粗獷氣息,從該國饒有興味的習俗婚禮儀式也可窺見其五彩繽紛的文化特色。
長期以來,摩爾人中沿襲著一種奇特的做法,女兒的婚事由母親決定,當父親的不得干預。一位小伙子相中某位姑娘,他的母親便帶著禮物到姑娘的母親那里提親,姑娘的母親若表示同意,婚事當場便確定下來,并商定舉行婚禮的具體日期。
在摩爾人眼里,衡量一位新娘是否美的標志,不是以長相和身高來劃分的。也不是以首飾和衣著來區(qū)別的。而是憑姑娘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是否發(fā)達來判斷的。哪位新娘腰身粗、脖子短、臀部突出、乳房高聳,她便是公認的“美人”,新郎自豪不必說,家人更覺得是莫大的榮耀,同族人也感到臉上有光。
那些瘦高的男人總是渴望娶一個肥胖的妻子,在他們看來,肥胖的妻子是財富的象征。若是哪位小伙子娶了一位肥胖超群的妻子,這家的婚禮必定異常隆重,許多人會不辭辛勞地趕來賀喜,一睹新娘子的風采。
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能夠成為光宗耀租的“新嫁娘”,做母親的總是競相研究肥胖之道。富貴人家的女孩子,從七八歲便開始,由父母施以致肥的訓練,每日由女仆人用油脂抹在身上,吃的是羊奶和含有豐富脂肪的油脂食物,從不參加戶外勞動或做劇烈運動。
普通牧民的女兒為了讓自己的體型達到美的標準,從幾歲起就由自己的家長安排,每天喝下大量的駱駝奶,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女孩的身體便明顯地發(fā)育起來。
這種以肥胖為美的觀念也深入到城市居民生活之中,許多城里人在女兒出嫁的前一年將她送到牧區(qū),讓她多吃肉食和奶制品,通過帶強制性的飲食習慣,使女孩子成為粗線條身材。
除在食物方面下功夫外,女孩子們幾乎每日定時脫光衣服在軟沙上轉動打滾,將身體上凹凸不平的地方磨平。經過長時間嚴格訓練之后,她們進入成年時,便變成只見肉不見骨的胖閨女,成為男性追求配偶的最佳對象。
此外,毛里塔尼亞女子離婚后,很容易再婚,這也被視為一個女子有魅力的表現(xiàn)。據毛里塔尼亞官方公布的數字,該國國內的離婚率一度高達20%,18%的離異女子會再婚6次以上。
離異女子認為,離婚并不像在其他國家那樣是一種弊端,甚至表示準備結更多次的婚,因為這并不違背伊斯蘭教義。同時,毛里塔尼亞的宗教人士也對離婚現(xiàn)象網開一面,認為離異和再婚是平常自然的事。
然而,毛里塔尼亞官方并不這樣認為,并在婦女中加強教育。國家婦女部正在展開一場針對婦女的教育運動,試圖通過普及教育,使婦女意識到在婚姻中應該遵守什么,應該對婚姻負什么責任,尤其讓她們認識到離婚的危害,從而維持自己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