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雅稱
01、茗
唐代后許多詩文中指茶。唐朝詩人皎然,《陪盧判官水堂夜宴》:
“愛君高野意,烹茗釣淪漣?!?/p>
宋代蘇軾有詩云:
“從來佳茗似佳人?!?/p>
02、荼
荼,苦茶也,也是用的比較多的茶的代稱。
首見于 《詩經(jīng)·鄴風(fēng)·谷風(fēng)》: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03、槚(jiǎ)
《爾雅·釋木》:
“槚(jiǎ),苦荼?!痹庵搁?s>(qiū)樹,后代指茶。
晉代郭璞《爾雅注》曰:
“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苑,蜀人名之苦荼?!?/p>
04、設(shè)(shè)
原指一種香草。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rèn)為,是草香之意。
05、荈(chuǎn)
茶的一種別名。《玉篇·草部》 認(rèn)為,荈是“茶葉老者?!?/p>
06、云華
“好山好水出好茶”,山顛云霧處的茶,不受污濁,故為上品。
07、森伯
宋·陶谷《清異錄·茗苑》:
“湯悅有《森伯頌》,蓋茶也。方飲而森然嚴(yán)乎齒牙,既久四肢森然?!?/p>
08、鳳團
宋代貢茶名,團狀,印有鳳紋。泛指好茶。
宋·周邦彥《浣溪沙·春景》:
“閑碾鳳團消短夢,靜看燕子壘新巢。”
09、金葉
宋·朱敦儒《好事近·茶》:
“只愿主人留客,更從斟金葉。”
10、香茗
唐·白居易《晚起》:
“融雪煎香茗,調(diào)酥煮乳糜?!?/p>
11、龍芽鳳草
(宋)吳潛《遏金門·和韻賦茶》:
“湯怕老,緩煮龍芽鳳草?!?/p>
12、龍芽
宋·楊萬里《過平望》:
“午睡起來情緒惡,急呼蟹眼瀹(yuè,煮)龍芽?!?/p>
13、露芽
宋· 梅堯臣《和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
“纖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陸游《起晚戲作》:
“云子甑(zèng,古代炊具)香炊熟后,露芽甌淺點嘗初。”
14、茗飲
北魏·楊之《洛陽伽藍(lán)記·正覺寺》:
“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
15、甌蟻
甌中的茶沫,借指茶。晉 王浮《神異記》:
“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ōu,小盆)蟻之余,不相遺也?!?/p>
16、凌霄芽
元代楊維楨《煮茶夢記》:
“命小蕓童,汲白蓮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為飲供。”
17、山芽
宋·曾幾《述侄餉日鑄茶》:
“寶胯自不乏,山芽安可無?子能來日鑄,吾得具風(fēng)爐?!?/p>
18、水芽
宋·楊萬里《謝木韞之舍人分送講筵賜茶》:
“淳熙錫貢新水芽,天珍誤落黃茅地?!?/p>
19、兔毛
細(xì)嫩的茶葉上的白毫,借指茶葉。
唐·呂巖《大云寺茶詩》:
“兔毛甌淺香云白,蝦眼湯翻細(xì)浪俱?!?/p>
20、先春
茶的異稱。
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仁風(fēng)暗結(jié)珠琲(bèi,成串的珠)琨(kūn,一種美玉),先春抽出黃金芽?!?/p>
21、仙芽
胡懷琛《春日寄家兄閩中》:
“海扇占春信,仙芽問武夷?!?/p>
22、靈芽
唐·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
“復(fù)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p>
宋·黃儒《品茶要錄》:
“前此茶事未甚興,靈芽真筍,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p>
23、乳茗
剛冒出嫩芽的茶。
24、紫筍
唐·白居易《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
“茶香飄紫筍,膾縷落紅鱗?!?/p>
宋·蘇軾《宿臨安凈土寺》:
“覺來烹石泉,紫筍發(fā)輕乳?!?/p>
25、茶旗
對茶的喻稱,茶葉泡開后茶的嫩葉展開的芽如一面面小旗,故稱茶旗。這一比喻,聽起來使人精神抖擻,意氣風(fēng)發(fā)!
26、玉芽
上等的芽茶美稱為“玉芽”。
27、雀舌
茶芽似鳥雀的舌頭,故稱雀舌。愛飲茶的清乾隆帝,游江南時喜歡帶玉泉山的泉水去烹茶,他有首茶詩《觀采茶作歌》就出現(xiàn)了雀舌這一雅喻,雀鷹放在一起了:“傾筐雀舌還鷹爪?!?/p>
28、云腴
宋·黃庭堅《雙井茶送子瞻》: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云不知?!?/p>
29、甘草
對茶的喻稱。茶喝之甘甜飴美,故稱。
30、嘉木
簡單卻親切,可見對茶這種樹木之愛。
出自陸羽《茶經(jīng)》“茶者,南方之嘉木也?!?/p>
31、瓊液
唐代皮日休《茶中雜詠茶焙》:
“初能燥金餅,漸見甘瓊液?!?/p>
32、香葉
出自元稹《寶塔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
33、陽芽
宋周必大《茶》:
“還向溪邊尋活水,閑于竹里試陽芽?!?/p>
34、甘露
劉宋《宋錄》:
“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35、藍(lán)英
唐陸龜蒙《煮茶》:
“時于浪花里,并下藍(lán)英末。”
36、綠華
唐陸龜蒙《茶篇》:
“昨日斗煙粒,今朝貯綠華?!?/p>
37、茶槍
對茶的喻稱。茶未展開時似槍,故稱茶槍。
38、白云英
朱諫(明)《雁山茶詩》:
“雁頂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p>
39、水厄
北魏楊街之《洛陽伽藍(lán)記》:
“時給事中劉縞,慕肅之風(fēng),專習(xí)茗飲。彭城王謂縞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倉頭水厄?!?/p>
40、翹英
唐·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
41、靈草
出自(唐)陸龜蒙《茶人》:
“天賦識靈草,自然鐘野姿。”
42、流華
出自(唐)顏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聯(lián)句》:
“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原?!?/p>
43、玉蕊
出自(唐)呂巖《大云寺茶詩》:
“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p>
44、嘉草
出自(宋)王安石《試茗泉》:
“靈山不可見,嘉草何由啜?!?/p>
45、愁草
出自(唐)溫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乳竇濺濺通石脈,濾塵愁草春光色?!?/p>
46、瑤草
出自(元)倪珊《龍門茶屋圖》:
“不與世人嘗,瑤草自年年。”
47、仙掌
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
“閑與故人池上語,摘將仙掌試清泉?!?/p>
48、鳥嘴
對茶的喻稱。因茶葉狀似鳥嘴,故稱鳥嘴。
唐鄭谷《峽中嘗茶》: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夸鳥嘴香?!?/p>
49、荈本
荈(chuǎn)本,指粗茶,粗茶并不是指粗劣的茶,指的是比較成熟的茶葉,因為采摘時間晚,所以又被稱為老茶,即茶的老葉,后來粗茶泛指茶。
50、曰注
宋·歐陽修《歸田錄》:
“草茶盛于兩浙,兩浙之品,曰注為第一?!?/p>
蘇軾《和錢安道寄惠建茶》:
“枇糠團鳳友小龍,奴隸曰注臣雙井?!?/p>
51、玉爪
對茶的美稱。因茶泡開如鳥爪,故稱玉爪。
宋楊萬里《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
“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p>
52、葉嘉/清友
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載有:
“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等句,
唐代姚合品茶詩云:
“竹里延清友,迎風(fēng)坐夕陽?!?/p>
53、紫云腴
出自(宋)陸游《晝臥聞碾茶》:
“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p>
54、茶荈
唐 ·皮日休《茶中雜詠》:
“生于顧渚山,老在漫石塢。語氣為茶荈,衣香是煙霧?!?/p>
55、碧霞
對茶的美喻。
元·耶律楚材《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
“紅爐石鼎烹團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56、云霧草
(清)吳嘉紀(jì)《送汪左嚴(yán)歸新安》:
“千年云霧草,早春松蘿芽。”
57、不夜侯
古人對茶的擬人戲稱。因茶可提神,飲后夜不能睡。
胡嶠《飲茶》:
“沾牙舊姓余甘氏,破睡當(dāng)封不夜侯。”
58、苦口師
宋陶谷《清異錄·茗苑》:
“皮光業(yè)最耽茗事。一日,中表請嘗新柑。…才至,未顧尊罍(léi,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而呼茶甚急,徑進一巨甌,題詩曰:‘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p>
59、冷面草
宋·陶浴《清異錄·茗苑》:
“符昭遠(yuǎn)不喜茶,曰:‘此物面目嚴(yán)冷了無和美之態(tài),可謂冷面草也。’”
60、草中英
唐鄭愚《茶詩》: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p>
61、滌煩子
古人謂茶能消除煩惱,故稱。
唐·施肩吾《句》:
“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p>
62、清風(fēng)使
宋·陶谷《清異錄·茗苑》:
“大理徐格見貽卿信錠子茶,茶面印文日‘玉煇膏’,一種曰‘清風(fēng)使'?!?/p>
63、琉璃眼
唐·李泌《賦茶》:
“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p>
64、離鄉(xiāng)草
出自(清)《崇陽縣志》:
“茶初山則香,俗呼離鄉(xiāng)草?!?/p>
65、瑞草魁
唐· 杜牧《題茶山》:
“茶稱瑞草魁”,后因稱茶為“瑞草魁”。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雜記·人物異名》:
“茗曰酪奴、瑞草魁?!?/p>
66、麒麟草
盛唐朝廷科舉時,很多人將茶稱為“麒麟草”,不僅借以寓意祝福,而且還用來助發(fā)文興情思。
《鳳翔退耕傳》即曰:
“元和時,館客湯飲待學(xué)士者,煎麒麟草?!?/p>
67、忘憂君/苦節(jié)君
蒙古人入主中原的元代,崇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漢族士大夫階層中,有許多有志氣、有才學(xué)的文人,不事權(quán)貴,退隱山林,茶便成了這些文人苦中求樂的朋友,被稱為“忘憂君”;他們以茶解憂時,茶也成了這些人表示清節(jié)的工具之一,而被稱為“苦節(jié)君”。
68、消毒臣
唐·曹鄴《飲茶詩》:
“消毒豈稱臣,德真功亦真?!?/p>
69、余甘氏
宋·李郛《緯文瑣語》:
“世稱橄欖為余甘子,亦稱茶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p>
70、水豹囊
宋·陶谷《清異錄水豹囊》:
“豹革為囊,風(fēng)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滌滯思而起清風(fēng),每引此義稱茶為‘水豹囊’?!?/p>
71、玉川子
唐代詩人盧仝好茶成癖,寫了許多關(guān)于茶的詩歌,著有《茶譜》被世人尊稱為“茶仙”。
因此,有人以“玉川子”代稱茶葉。
72、漏影春
其實是一種大約出現(xiàn)于五代或唐末、流行于宋代的玩茶方法。用繡紙剪出鏤空的藝術(shù)形狀,鋪在茶盞中,撒上茶粉后取出繡紙。再用其他的食材擺出一張精美的茶畫,觀賞之后用沸水激蕩沖飲。因此,茶在宋代的一段時間便喚作“漏影春”。
73、晚甘侯
宋·陶谷《清異錄·晚甘侯》:
“孫樵《送茶與焦刑部書》云:‘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此徒皆請雷而摘,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xiāng),月澗云龕之侶,慎勿賤用之?!?/p>
74、橄欖仙
宋·陶谷《清異錄·茗苑》:
“有云:‘生涼好喚雞蘇佛,回味宜稱橄欖仙?!?/p>
75、王孫草
(唐)皇甫冉《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
“借問王孫草,何時放碗花。”
76、雞蘇佛
雞蘇原為一種植物,其葉淡香,以此喻茶為“雞蘇佛”。
77、嘉木英
(宋)秦觀《詠茶》:
“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p>
78、玉川先生
(宋)蘇易簡《文房四譜》:
“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