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打濕龍的衣,四十二天干;曬了龍的衣,四十二天淹”
在古老的文化長河中,有一股靜靜流淌的文化清流,一直滋潤著農(nóng)村大地,那就是家喻戶曉的諺語。它是由歷代農(nóng)民,通過在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并且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就形成了別樹一幟的民間文化。
諺語常用形象的語言,以及夸張的手法讓人們耳熟能詳,并且記憶猶深,時時刻刻指導(dǎo)著我們?nèi)粘^r(nóng)業(yè)生產(chǎn),漸漸的就成了我們神州大地上的一個文化瑰寶。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諺語:“打濕龍的衣,四十二天干;曬了龍的衣,四十二天淹”,說的是什么意思呢?
這里所說的“龍”,是民間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它能夠興風(fēng)作雨,非常神奇。后來人們常用它來形容皇帝,稱作他為“真龍?zhí)熳印薄?/p>
因為在揚州有個傳說,乾隆皇帝在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濕了外衣,只好等待雨過天晴將濕衣曬干再穿,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了曬“龍衣”之說。這一天如果天晴的話,家家戶戶都要將衣物拿出來曬,為了討個吉祥就稱為曬“龍衣”,并且舉辦一些民俗活動。
這樣就有了這個諺語:“打濕龍的衣,四十二天干;曬了龍的衣,四十二天淹”的由來。這就是說在農(nóng)歷六月初六這一天,各家各戶在晾曬衣服的時候,如果下雨,那么在以后的四十二天里,天氣會干燥;如果天氣晴朗,那么在以后的四十二天里,會經(jīng)常下雨,甚至大雨滂沱淹了莊稼地。
到底這個諺語說的,準(zhǔn)確還是不準(zhǔn)確呢?只有我們通過觀察和記錄才能知道!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些諺語都是有地域性的,所以要區(qū)別對待。諺語:“打濕龍的衣,四十二天干;曬了龍的衣,四十二天淹”,就是在孝感農(nóng)村地區(qū)廣為流傳的,是否在其他地方也適用,那就需要我們自己驗證了。
比如在隨州地區(qū),也流傳著“六月六日曬龍衣,打濕了龍的衣,干死了籠里雞”,這個諺語的意思和上面的幾乎大同小異,只不過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
還有廣水地區(qū)的諺語:“雨落六月六,田里爛谷萖”,也是同樣的意思,就是如果在六月初六這天下雨,以后的日子會雨水充沛,田里的谷萖都被雨泡爛。
上面這些諺語,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六月初六這一天如果下雨,以后的一段時間里會干旱少雨;如果這一天晴朗,那么以后的日子雨水就會很多。
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共同驗證一下老祖宗的智慧結(jié)晶吧!